谷歌“黑科技”能走多遠
- 發佈時間:2016-03-12 00:26:23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海外聚焦
□本報記者 楊博
南韓圍棋名宿李世石與谷歌AlphaGo之間的世紀“人機大戰”賽程近半,後者展示出的強大“戰力”令人嘆為觀止。這場奪人眼球的較量不但讓人工智慧的相關話題刷爆朋友圈,也讓谷歌再次站上輿論風口。事實上,除了廣為人知的AlphaGo、無人駕駛汽車等新興技術,谷歌還掌握著諸多顛覆人類想像的“黑科技”,堪稱最具創造力的科技企業。
從默默無聞到一戰成名
如果不是兩年前的那筆轟動業界的收購交易,恐怕不會有人注意到DeepMind。
2014年1月,谷歌斥資4億英鎊收購這家人工智慧公司,創下前者在歐洲進行的最大規模交易,彼時DeepMind還只是一家沒有公開發佈任何産品的小公司,如今這家公司開發的人工智慧機器人AlphaGo打敗了世界頂尖的圍棋選手,一戰成名。
資料顯示,DeepMind成立於2011年,致力於通過研究腦細胞如何互相作用,製造出能夠模倣人腦工作的軟體。其創始人之一傑米斯·哈薩比斯是一位神經科學家、程式開發員,更令人佩服的是,哈薩比斯8歲時就被譽為西洋棋“神童”,13歲時已取得西洋棋大師的頭銜,在其同等年齡段的世界排名中位居第二。
事實上,谷歌並非第一個發現“金礦”的人。早在成立之初,DeepMind就獲得了特斯拉CEO馬斯克650萬美元的投資,矽谷知名投資家、PayPal創始人皮特·泰爾的Founders Fund,以及香港首富李嘉誠的維港投資(Horizons Ventures)也都是該公司的投資方。特別是在谷歌與DeepMind探討收購交易的過程中,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也表示出競購的興趣,這促使DeepMind身價大增,獲得了更好的收購條件。
在挑戰人類智慧之外,DeepMind還試圖將其開發的人工智慧技術用於醫療行業。在與李世石的世紀大戰開始前,DeepMind剛剛宣佈通過旗下健康部門與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和倫敦皇家自由醫院展開闔作,希望將機器人學習技術應用至醫療領域,幫助臨床醫生更快地查看醫療結果,優化治療方案。業內人士稱,如果DeepMind可以幫助醫院將現有軟體與人工智慧技術結合,將在保障病人安全方面有很大提高。
“黑科技”層出不窮
谷歌的強大創造力不只體現在人工智慧領域,事實上在核心的網際網路業務之外,谷歌近年來開發了諸多瘋狂又炫酷的“黑科技”。除了耳熟能詳且有望在短期內“落地”的無人駕駛汽車外,還包括網際網路熱氣球、監測血糖的隱形眼鏡等。
根據去年11月底提交給美國機動車輛管理局的報告,谷歌開發的無人駕駛汽車已經在自動模式下完成了130多萬英里的行駛。今年1月,谷歌無人車項目主管克拉富西科表示希望與汽車廠商和配件供應商建立合作,推進項目發展。另據卡內基梅隆大學電腦科學教授拉傑庫馬爾估計,谷歌有望在三年內將無人駕駛汽車的成本降到1萬至1.5萬美元,從而跨越量産門檻。
網際網路熱氣球計劃(Project Loon)是谷歌另一個有望成為現實的實驗項目,該項目希望借助在高海拔高度飛行的太陽能動力熱氣球,為沒有網際網路接入的發展中地區提供寬頻服務。這一項目于2011年啟動,2013年6月對外公佈,目標是將網際網路傳送到世界上2/3人口地區。
在醫療健康領域,谷歌也積極參與新技術的研發。其計劃開發的一款隱形眼鏡未來可能被用來進行生物特徵身份認證,並且可能用來實時監測血糖。谷歌早前為帕金森患者特別研製的防抖動智慧勺子Liftware Spoon,平均能減少76%的抖動對勺子的影響,這將使困擾無數患者的吃飯問題得到解決。
此外,谷歌去年還對私人太空飛行器發射機構SpaceX進行10億美元鉅額投資,後者是特斯拉CEO馬斯克執掌的另一家企業。去年12月,SpaceX發射並成功回收獵鷹9號火箭,美國媒體將之稱為邁向火箭再利用的重要一步,意味著人類未來可能無需重復製造複雜的運載火箭,而是通過回收大大降低發射成本。
無法回避的盈利難題
去年8月,谷歌意外宣佈進行大規模企業重組,將公司更名為Alphabet。重組完成後,谷歌核心的網際網路業務如搜索、安卓及YouTube等與其他業務分離,非核心的新興業務獨立運營,成為Alphabet旗下的子公司。這一巨大轉變顯示出谷歌希望擺脫網際網路搜索引擎標簽,轉身為綜合性新興科技企業的決心。
自去年年中以來,谷歌股價持續飆升,迄今累計漲幅接近40%。截至3月10日收盤,谷歌母公司Alphabet(納斯達克交易代碼GOOG)股價達到712.82美元,市值4970億美元,位居美股第二位。此前的2月初,受利好業績推動,谷歌股價曾創下每股790美元的歷史新高,市值突破5500億美元,一度超過蘋果成為美股市場新的市值冠軍。
但是作為一家上市企業,谷歌不斷刷新人類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探索也引發了投資者擔憂。有市場人士指出,谷歌龐雜的業務在管理上可能存在不夠專注的問題,此外那些令人印象深刻但並不接地氣的“黑科技”很可能永遠無法帶來實際收入,並伴隨著巨大的研發投入和風險。
最新的業績報告部分印證上述擔憂。在谷歌去年660億美元的營收中,包括展示廣告和移動廣告在內的廣告業務貢獻佔比高達89%。而被列入“Other Bets”項目下的這些新興技術研發的營收僅為4.48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收入來自於相對成形的谷歌高速寬頻業務Fiber和智慧家電業務Nest。這意味著谷歌仍要靠其傳統産品廣告的收入為其他所有業務買單。
眼下谷歌將一些非常有吸引力又不太可能實現的項目統稱為Moonshot (“探月計劃”),目前大多數Moonshot項目都還處於早期階段,無法産生營收,但隨著這些項目上的投資越來越多,帶來的虧損卻在不斷增加。2015年,谷歌在Moonshot項目上的虧損高達36億美元,較2014年19億美元的虧損額增長近一倍。
據美銀美林銀行分析師賈斯汀·波斯特估計,到2016年,Nest、Fiber等業務可為谷歌帶來5億美元收入,毛利潤為1億到1.5億美元之間,但其他許多還處於起步階段的業務如自動駕駛汽車等還是“只出不進”。通過對不同情形的假設,他預計未來谷歌非核心業務每年虧損將在30-40億美元。
新華社 圖片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