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大宗商品最恐慌時候或已過去

  • 發佈時間:2016-03-12 00:26:23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海外觀察

  □劉洪

  在連續跌跌不休之後,國際大宗商品近來出現了一波反彈潮。油價在上月下探每桶26美元的12年來新低後,日前一度回升到每桶40美元的價格,漲幅達到50%;澳大利亞鐵礦石價格也達到每噸62美元,比兩個月前漲了近70%。種種跡象表明,大宗商品價格可能已經觸底,最恐慌時代或已過去,儘管前景仍舊有些撲朔迷離。

  以3月7日為例,除紐約油價大漲5.51%外,國際鐵礦石價格也出現了有記錄以來最大的單日漲幅,幅度達到20%。在高盛集團大宗商品研究主管傑弗裏·柯裏看來,鐵礦石價格的飆升,應該是中國鋼鐵價格短期上漲的結果,由於部分中國鋼廠曾在價格低迷期間關門,現在可能需要在施工旺季前暫時重新投産。

  國際油價的變動,則是多種因素疊加的結果:第一,沙特、俄羅斯等主要産油國達成凍結産量增長協議,各方接下來還可能會繼續商量壓縮産量;第二,受低油價衝擊,各大油企都開始削減工人、壓縮産量,其中包括被認為“博弈改變者”——美國頁巖油(氣)廠商;第三,中國正在開兩會,一系列的積極舉措,讓外界對中國經濟前景有特殊期待。

  必須看到,過去兩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暴跌,比如油價從過百美元每桶跌至不到30美元,根本的原因,是市場供需發生劇烈變化——世界各國經濟普遍不景氣,需求不振,供應充足,價格自然堅挺不起來;但崩盤式暴跌,未嘗沒有恐慌的因素,而在恐慌情緒推動下,價格會進一步下跌,從而形成超級熊市。

  對大宗商品進口國而言,這種熊市,既是本身經濟不景氣的一個結果,但同時何嘗不是危機中的一個難得機遇?畢竟,這意味著進口同樣多的大宗商品,付出的是更低的價格、更少的成本,帶來的是更低的通脹。這就使得這些國家政府在出臺相關經濟刺激政策時,獲得更大的迴旋空間。對中國來説,尤其如此。

  但對大宗商品出口國而言,超級熊市則是一個噩夢,帶來的是財政收入銳減,民生凋敝,乃至社會不穩定。一些出口國,如委內瑞拉、俄羅斯、尼日利亞等國,經濟開始陷入困境。德勤研究報告認為,隨著油價跌入近十來年的谷底,約三分之一的油企有破産風險,一些企業已不得不壓縮産能裁減工人。即使像沙特這樣的富國,像澳大利亞這樣的發達國家,大宗商品價格的疲軟,也讓整個經濟陷入麻煩,這種不景氣又進一步加劇世界經濟的疲軟。

  從來沒有只漲不跌的市場,也從來沒有只跌不漲的商品。漲到瘋狂時,往往調頭向下;跌到絕望時,生機出現了。以石油為例,在一度跌破30美元一桶的價格後,油價近期回升到40美元附近,最近一段時間則處於劇烈震蕩中。石油是大宗商品的領頭羊,油價的回暖隨即提振投資者的樂觀情緒,並帶動其他大宗商品價格反彈。一些大宗商品相關企業股價也開始飆升。鐵礦石巨頭力拓的股價就比1月底上漲20%多,而英美資源集團的股價,則翻了一番多。

  大宗商品已經走出熊市,這似乎還言之過早。高盛大宗商品研究主管傑弗裏·柯裏認為,油價目前的回升,將最終被證明不過是“自我拆臺”——因為這給那些資金短缺、茍延殘喘的生産商拋了根救生索。用他的話説,由於需求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且隨著油價走低,美國石油産量也開始下滑;但如果油價出現回升,相關企業將傾向於維持産量,這反而抑制油價反彈的程度。柯裏一直看空國際油價,曾預測油價可能跌至每桶20美元。

  但考慮到世界經濟目前的狀況,大宗商品價格應該已跌至谷底,並可能已從谷底開始試探性反彈。但這種反彈能否持續或震蕩將持續多長時間,則具有較大不確定性。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即使反彈,力度也將是疲弱的。一些出口國的經濟還不足以因此出現根本性好轉,甚至不排除一些國家狀況惡化,陷入全面危機,乃至引發劇烈的地區動蕩。

  但從一個更長時期來看,大宗商品價格將逐步修復。以石油為例,儘管存在過剩,而且新能源發展也很迅猛,但隨著各國經濟逐步走出困境,需求應該也會擴大,進而推動油價繼續上行。雖然價格恢復到100美元短期內不大可能,但50美元的價格,應該會在一兩年內出現。留給大宗商品進口國的機會窗口不會太長,宜未雨綢繆,做好萬全的準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