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中國建材董事長宋志平詳解“雙試點”改革

  • 發佈時間:2016-03-03 00:26:2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王小偉

  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是新一輪國企改革試點名單中的混合所有制與董事會建設“雙試點”企業。

  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宋志平2日出席“對話新國企·加油十三五”兩會訪談時表示,國企改革的核心是機制問題,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是“結構性”,一方面需要出臺配套政策,同時也應該發揮核心大企業的帶頭作用,通過聯合重組等方式,提高行業集中度。

  “結構性”是供給側改革核心

  在宋志平看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是“結構性”。

  “以水泥産業為例,中國現有的水泥年産能大概是35億噸左右,如果包括在建的,建完之後可能會達到40億噸。而銷售量方面,去年是23.5億噸,前年24.8億噸達到了峰值。換句話説,現有35億噸産能的實際利用率只在60%左右,有40%左右過剩。如果把在建的建完,可能就會有50%左右的産能過剩。”

  宋志平認為,帶來部分行業産能過剩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前些年高速擴張時期,對一些産能過剩的行業沒有處理好,而産能過剩又會帶來“價格戰”,企業沒有利潤,長期下去會拖累銀行,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

  宋志平認為,化解産能過剩,實現供給側改革,首先是要出臺配套政策,其次應該有核心大企業帶頭,包括行業協會發揮作用,共同採取措施,不能再走中低端擴産能的發展模式。同時淘汰落後産能,通過聯合重組等方式,使行業集中度提高。

  宋志平透露,目前中國建材正在加速推進産業轉型升級。“如果説中國建材傳統的水泥、玻璃等産業為第一曲線,公司近年大力發展的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新能源材料等就可以稱作第二曲線,而未來中國建材要形成開放性的平臺,要搞技術服務,給全世界服務,各行各業服務,把研發作為一個産業,這將可能成為公司的第三曲線。”

  國企改革核心在於機制

  中國建材在2014年7月15日被國資委列入“雙試點”企業,一是搞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試點,二是落實董事會職權試點。

  宋志平介紹説,一年多時間來,中國建材積極開展試點工作,兩個試點方案都經過國資委批准,公司正按照試點方案積極向前推進。尤其在推進規範化的混合所有制方面,對旗下3家上市公司均加大了力度。

  “以北新建材為例,公司過去‘一股獨大’,除了國有股剩下的都是散戶,但現在,公司引入了非公資本的一些股東。這樣既擴大了企業規模,增加了企業盈利,同時也使企業股東更加多元化,管理更加規範。”宋志平表示。

  同時,中國建材還加強了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中國建材的職業經理人來源主要包括三種:一種是國有企業轉化的,還有一種是社會招聘的,第三種是混合所有制過程中引進來的所有者。公司正在推進整個職業經理人的制度建設,包括培訓工作、考核工作等。公司制實際上核心理論是委託代理,在這個過程中,董事會的成立實際上只完成了委託代理的一半,還有一半便是職業經理人制度。”

  在宋志平看來,如今中國的國有企業已經具備了若干“新”的特徵。

  首先,體制機制出現了較大變化,以中國建材為例,公司十年以前嘗試董事會試點,成為公司法下的有限公司,成立了以外部董事為主的董事會。

  其次,不少國企都進行了上市改造,目前整個國資委旗下的央企中,上市的資産佔比能夠達到80%。

  再次,包括薪酬制度改革等在內的內部機制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此外,從定位方面看,過去的國企往往無所不包,現在的國企則主要集中在關係國計民生的大行業中。

  宋志平認為,國企改革的核心在於機制。其一,需要所有者到位;其二,發揮企業家精神;其三,建立讓企業利益、員工利益和管理層利益正相關的關係。“國企改革的核心是機制問題,改革歸根到底是要為國有資産保值增值,要提高國有經濟的競爭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