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券商去杠桿承壓

  • 發佈時間:2016-02-01 00:27:02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伴隨著股指持續探底,場內交易不斷縮量,滬深兩融融資餘額創下試點以來最長連降記錄。據悉,不少融資客因觸及平倉線連遭強平,而場內融資的下滑無疑令券商兩融風控面臨壓力。

  與此同時,由於受市場低迷影響,上市公司股價不斷走低,券商股權質押等資本仲介業務受到明顯衝擊,機構內部“去杠桿”帶來的硬著陸風險引發普遍擔憂。

  □本報記者 張莉

  兩融規模降至冰點

  近期,A股市場跌跌不休,市場成交清淡,面臨尚未消解的下行壓力,市場做多情緒不足,滬深兩融餘額規模也降至冰點。據數據統計顯示,截至1月28日,兩融餘額報收9154.66億元,這已經是兩融餘額連續20天出現縮水狀況。與去年6月最高峰值2.27萬億元相比,縮水約60%左右。

  “當前市場出現持續性下探趨勢,成交量持續萎縮,與市場指數相關的兩融餘額也出現大幅下降態勢,這也體現出當前場外資金入場意願不強的情形。儘管上週五指數出現反彈,但由於市場信心恢復有限,兩融下跌趨勢或難以在短期內扭轉。”上海某券商策略分析師認為,當前資金面緊張,若存量資金博弈難以維持震蕩態勢,股指可能還會進一步下跌,對市場産生殺傷力。而從券商來看,平倉數增加會給客戶關係維護帶來壓力。

  不過,多數業內人士認為,經歷去年中的大跌之後,場內融資的杠桿已經出現大幅下降,兩融資金規模不是杠桿資金主流,這塊業務的整體風險屬可控範圍。據1月29日證監會發佈會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1月28日,券商兩融業務客戶整體擔保比例為225.5%,高於150%的預警線,其中維持擔保比例高於200%的客戶佔比接近一半。客戶平倉金額較去年日平均下降47%。

  股權質押風險可控

  除了兩融業務之外,由於近期上市公司股價大幅下跌,各方對股權質押業務的風險暴露普遍表示擔憂,不少市場觀點認為,券商場內“去杠桿”尚未結束,股指下跌對券商資本仲介等業務衝擊較大,證券行業面臨不小壓力。

  “目前上市公司的股權質押方多為銀行、券商和信託,由於券商本身服務到位、質押率較高、審批流程較快,加上可以將質押股權轉換成各類金融衍生品換取投資收益,上市公司多選擇券商作為自己的質押方。”華南某券商機構人士表示,近年來股權質押業務需求提升,券商憑藉自身優勢成為股權質押方大戶。而今年以來,市場的波動性增大,存量的股權質押市值面臨價格波動風險,不少上市公司質押接近或觸及警戒線,令券商股權質押業務承壓。

  不過,股權質押風險是否已經全面暴露,市場各方仍存在爭議。有市場觀點認為,目前股票質押的杠桿風險已成為A股加速下跌的因素之一,若上市公司股權質押危機引爆案例增多,可能會增加市場恐慌。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當前股權質押整體市值佔比不大,觸及平倉線的股權對市場影響有限,風險屬可控範圍。根據滬深證券交易所數據,截至1月28日,證券公司開展的場內股票質押回購業務融資餘額為7000余億元,整體平均履約保障比例約249%,低於平倉線的融資餘額為200余億元,佔總金額的2.86%。

  由於市場大幅下跌引發的股權質押風險,不少上市公司已經開始採取“自救”方案。據國金證券分析師李立峰介紹,年初至1月26日,市場上共有6家上市公司由於股價跌破股權質押警戒線而宣佈停牌。除此之外,找過橋資金贖回股票,之後再以新的基準價格在另外一家券商/基金子公司做股票質押融資,然後歸還過橋資金,或者增加質押,降低整體股權質押風險,也是股東應對股權質押風險的方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