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推進供給側改革夯實股市穩定發展基礎

  • 發佈時間:2016-01-16 07:5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5年中國股市先揚後抑、大漲大跌的走勢,讓廣大投資者迄今記憶猶新。2016年開年即出現的多個交易日暴跌,又讓投資者對2016年的行情充滿了疑惑。不過,從目前各大機構對今年的行情展望來看,絕大多數仍都保持了謹慎樂觀的態度。究其原因,供給側改革有可能給上市公司乃至整個宏觀面帶來新的活力,成為股市穩定發展的新動力。

  處於國民經濟供給端的企業是構成宏觀經濟的基本單位,企業興則經濟興、股市興。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供給側的改革對於當前處於處於低迷的股市來講,就顯得十分必要和緊迫。

  首先,推進供給側改革將減輕上市公司負擔。通過簡政放權,大大精簡了企業的辦事程式,減輕企業的行政負擔。通過減稅等措施,降低企業的稅負。減稅是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手段。從當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態勢來看,在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的情況下,減稅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也應該成為各種宏觀調控政策的首選。事實上,由於我國的宏觀稅負在國際上都處於較高的國家行列,因而稅收存在著較大的減免空間。根據統計,2015上半年,“營改增”的減稅規模就達到1102億元,累計減稅逾4800億元,同時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共計減稅486.31億元。根據財政部專家估計,如果“營改增”覆蓋至所有行業且稅率調整完善後,將有9000億元到1萬億元的減稅空間。針對社保負擔問題,國務院已經從去年10月1日起將工傷保險平均費率由1%降至0.75%,將生育保險費率從不超過1%降到不超過0.5%,實施上述政策,預計每年將減輕企業負擔約270億元。對於佔比最大的養老保險費率,有關部門也在研究降低費率的路徑。

  其次,供給側改革將有利於化解上市公司供需矛盾。供給側改革的兩個重要著力點,一個是化解産能過剩問題,一個是解決供給品質低下問題。早在2013年,國務院就出臺了《關於化解産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不久前,國家發改委又出臺了更加注重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法治辦法來化解産能過剩等五項措施。如果這些措施能夠切實落實到位,那麼上市公司的供需矛盾就能得到很大的緩解。而上市公司自身也都紛紛通過結構調整、存量整合、淘汰過剩産能等模式擺脫當前的困境。在提高供給品質方面,實施供給側改革,就是要著力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國家已經提出了自主創新戰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目前,在我國的上市公司中,已經形成了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還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加快産業升級的步伐,這將對企業的業績和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最後,註冊制改革將為證券市場的供給帶來革命性的變革。目前正在大力推行的註冊制改革是我國證券市場中名副其實的供給側改革。在核準制下,雖然上市很困難,但上市後的回報非常豐厚。而註冊制下IPO供給增多,人為推高的發行價格必然會回落。而且隨著退市制度的完善,企業上市更為容易,創新、實幹、注重內在修養的優秀企業家更容易脫穎而出,優勝劣汰的機制就能更好地建立起來。而且由於在哪家交易所上市成了企業和券商的自由選項,也將倒逼交易所不得不提高自身的融資能力和監管水準。

  總之,供給側改革對中國股市的影響是深刻而且長久的。作為一項系統改革工程,供給側改革將從外部提供股市發展更好的環境,從內部提供股市發展更強的動力。

  (李長安 作者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