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GDP增長緣何與能源電力消費不同步

  • 發佈時間:2016-01-13 00:31:17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協同創新中心主任 林伯強

  歷史經驗説明,處於城市化工業化進程中的國家,電力消費增長率、能源消費增長率和經濟增長率會保持著穩定的比例關係(即剛性需求)。中國目前仍處於城市化工業化階段,經濟增長和能源消費也有著相似的比例特徵,1980-2012年期間中國GDP增長和能源消費增長的關係為1:0.6,GDP增長和電力消費增長的關係基本上是1:1。

  然而,近兩年中國出現了GDP與能源、電力消費不同步的現象。2014年GDP增長率為7.4%,而同期的電力消費增長率僅為3.8%,能源消費增長率僅為2.2%,GDP增長超過能源增長5.2個百分點。根據目前已有的數據,2015年GDP與能源消費之間的背離將進一步擴大,GDP增長率預計為7%,而2015年1-10月電力消費增長率預計僅為1%,目前還沒有2015年能源增長數據,但估計可能會接近零。因為2014年煤炭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的66%,這意味著煤炭消費下降一個百分點,其他能源消費需要增長兩個百分點。根據統計數據,2015年1-10月份煤炭下降了4.7%,這樣其他能源都需要增長超過9.4%,才能使能源消費增長率高於零。這基本不可能,因此2015年GDP增長與能源增長之差可能達到7個百分點。

  目前經濟增長率與能源、電力消費增長率的差異,引發了西方媒體關於中國統計存在水分的報道,質疑中國經濟增長率的真實性。比如花旗銀行在今年5月的報告中認為,綜合能源電力消費、工業産出和名義GDP的變化後,中國GDP的增長率可能只有5%。質疑者認為以目前的中國産業結構,低能源消費增長無法支撐7%的GDP增長。

  那麼,以現階段中國的産業結構,GDP增長與能源、電力增長出現較大背離可能嗎?

  其實,中國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也曾兩次出現了能源電力消費與經濟增長的較大背離。例如,2008年GDP增長率為9.6%,同期能源消費增長率僅為2.9%,電力消費增長率僅為5.6%,GDP與能源之間的缺口為6.7個百分點。對於這兩次大背離,可以從“去庫存”的角度來解析。工業(尤其是重工業)對危機最敏感,企業在經濟危機時減少生産,但通過去庫存銷售支撐GDP增長,使得GDP變化不顯著。由於重工業的能源消費佔比大,工業企業能源電力消費大幅下降,導致比較大的背離。隨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逐漸過去,2010年能源電力消費出現強力反彈,電力需求增長超過GDP增長,這又是一個“補庫存”的過程。

  事實上,美國在1952年和上世紀80年代初經濟進入滯脹(1981-1982)也出現過能源和GDP增長的大背離。1952年GDP增長率為4.1%,能源消費增長率為-0.6%,相差4.7個百分點;1981年GDP增長率為2.6%,能源消費增長率為-2.5%,相差5.1個百分點。應該説,經濟週期可以導致GDP與能源電力增長出現大背離。

  對比歐美國家處於工業化進程的産業結構,中國的重工業化更加明顯。2014年中國工業耗能佔69%,重工業耗能佔63%。這就是説,如果重工業能源消費下降1%,其他所有行業能源消費需要增長1.8%才能抵消重工業的影響,而服務業能源及電力消費則需要增長6.4%和5%,才能抵消重工業的影響。相比較,1980年美國工業耗能僅僅佔41%,這説明中國工業耗能下降對能源需求的影響會更大。也就是説,正是因為中國目前重工業化的産業結構,使得GDP與能源電力增長更有可能出現大背離。但是,有兩點需要關注:一是GDP與能源電力增長大背離是一個短期現象,除非産業結構快速調整,而這是不可能的;二是除非出現電力短缺,電力需求增速會高於一次能源增長速度。

  能源需求預測是合理制定“十三五”能源戰略規劃的起點,當期的能源需求往往對今後的能源需求預測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正確科學的理解目前經濟增長與能源電力之間的關係尤其重要。在需求低時期需要慎重能源規劃,避免今後可能發生的能源短缺帶來的影響。那麼,對“十三五”能源電力需求展望如何?

  目前中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尚未結束,根據其他發達國家的經驗,城市化工業化過程中的GDP與能源電力會保持比較高的比例。美國的後工業化階段(1950-1980年),GDP增長率為4.4%,能源需求增長率為2.4%,電力增長率為6.1%。日本的後工業化階段(1970-1980年),GDP增長率為4.5%,能源需求增長率為2.4%,電力需求增長率為5.0%。因此,即使現在中國進入了後工業化階段,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中國的GDP增長與能源電力增長還將保持比較高的比例。

  目前的能源需求顯然受經濟放緩的影響,一旦經濟企穩,將很快有一個“補庫存”的需求反彈。但是由於增長理念由“量”到“質”的改變、環境(霧霾)治理、經濟結構調整等,中國基礎設施建設“最熱鬧”的時候可能過去了,因此耗能的“高峰”也可能過去。之後中國經濟結構將逐步調整,向輕工業及第三産業轉移。即使今後能源需求和能源價格反彈,由於目前能源需求高度集中于重工業,緩慢的經濟結構調整也可能對能源需求産生比較大的影響,使得能源電力需求難以再回到從前的高增長,能源供大於求的現狀或將維持一段時間。

  因此筆者認為,“十三五”期間的能源電力需求將會相對低迷,能源發展將從滿足需求轉變為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能源重點將從供給側轉為需求側,從供給總量轉為能源結構。比較低的能源電力需求有利於能源結構做出比較大的調整,因為可以利用清潔能源來滿足比較少的能源需求增量,而不用太多的依賴化石能源。“十三五”期間煤炭佔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每年可能下降1%,有益於霧霾治理和二氧化碳減排。

  雖然“十三五”期間GDP有望保持6.5%增長,能源電力需求也將會反彈,但是比較低的能源需求增長將維持能源供大於求的現狀,使能源價格相對低迷,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將成為能源行業的發展主線。能源企業需要具體評估6.5%的GDP增長和能源行業關係有多大,從而制定更加多元化發展戰略。

  對於政府而言,“十三五”期間能源供給相對充足,能源價格維持相對低迷穩定,這將為能源改革提供基本條件。政府需要以宏觀層面的能源體制及價格改革來配合微觀層面的企業經營管理改革。在不漲價的情況下,公眾將會歡迎能源改革,這將為政府的能源改革提供比較寬鬆的環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