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南下”熱情高於“北上”

  • 發佈時間:2016-01-07 00:31:01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張莉

  經歷兩年之久籌劃的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終於在2015年底正式起步。自12月18日首批7隻互認基金正式獲批註冊後,12月30日,第二批9隻南下互認基金申請獲批。另據了解,為配合兩地證監會推進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業務的落地,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服務平臺也將在2016年1月8日正式啟動。

  而從機構銷售方面了解的情況來看,基金“南下”熱情比“北上”熱情相對更高。有分析人士指出,基金互認可能帶來新增內地資本流量的預期,但其帶來的利好將會是一個慢熱過程,實質利好有待制度進一步開放。

  “南下”産品吸引力較高

  自基金互認獲批後,首批7隻互認基金先後在2015年末及2016年初啟動發售,其中4隻內地基金為華夏回報混合、廣發行業領先、工銀瑞信核心價值和匯豐晉信大盤,3隻香港基金分別是恒生中國H股指數基金、行健宏揚中國基金、摩根亞洲總收益債券基金,7隻基金單向規模約在170億左右。

  2015年12月30日,香港證監會再度批出9隻內地基金南下在港銷售申請。其中3隻是上投摩根旗下的基金,包括新興動力混合、雙息平衡混合和行業輪動混合;其餘獲批南下的基金包括華夏興華混合、大成內需增長混合、廣發聚優靈活配置混合、匯豐晉信動態策略混合、工銀瑞信穩健成長混合及景順長城核心競爭力混合

  據悉,兩地基金互認初期雙向各有3000億人民幣的投資額度。初步測算,符合互認標準的香港基金有100隻左右(數據統計截止日期為2014年底),內地基金有850隻左右(數據統計截止日期為2015年一季度末)。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互認基金“南下”比“北上”的熱情更高。據機構銷售渠道反映,目前兩地銷售冷熱不均,其主要原因在於目前仍屬於基金互認開始階段,不少北上的産品規模較小,收益水準不高,令其吸引力不足。而相應的南下基金則都屬於成立時間較久、業績相對較好的産品。與此同時,香港基金的認購費和管理費與內地基金差異較大,也形成了一定阻礙。

  據招商證券香港研究報告指出,從開放的投資標的上看,監管部門的態度還是以保守為主。內地投資者較為青睞的中小盤並不在此次互認的重點之中,吸引力有限。“基金互認可能帶來新增內地資本流量的預期,藍籌股將會從基金互認中率先受益。但基金互認帶來的利好將會是一個慢熱過程,短期不足以抵消港股其他不利因素,影響有限。”

  基金互認服務平臺搭建

  據悉,由深交所、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以及香港金融管理局、兩地基金業界共同推出的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服務平臺將在2016年1月8日正式推出。據介紹,基金互認服務平臺是兩地基金跨境銷售的金融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平臺。服務平臺可以為互認基金跨境銷售提供四大服務:指令轉換及傳輸、次級登記託管、資金交收、場內申贖及上市交易。兩地相關機構只需單點接入平臺,就可以實現與其他機構的跨境業務往來和數據交換。

  “服務平臺發揮的主要作用有三個方面:第一是消除兩地基金業務運作差異,由基金互認服務平臺統一提供配置,保持兩地現有業務操作流程與習慣不變;第二是提升跨境基金運作自動化水準,實現訂單電子化、標準化處理,提升基金運作效率,降低基金運作成本;第三是能提供靈活便捷的跨境接入模式,可以為內地與香港業務參與機構提供本地化、多渠道的接入方式,實現與平臺其他參與方的互聯互通。”

  據深交所方面人士介紹,基金互認服務平臺(第一期)至今已進行了五輪倣真測試,于2015年12月5日正式上線,能夠提供除場內申購與交易以外的所有服務。目前60多家/次內地和香港機構作為管理人、總代理、銷售機構、基金過戶代理機構參加平臺的測試,平臺市場佔有率較高。

  “平臺本身具有擴展性,通過平臺為互認基金提供跨境銷售的後臺服務,只是第一步業務,在第一期順利運作後,將推出第二期和第三期。第二期功能包括對接CALASTONE、CLEARSTREAM、SWIFT等在香港開展業務的境外基金服務平臺,支援內地基金管理人自建TA模式。第三期將支援香港互認基金深交所場內申贖及交易。另外,隨著我國基金互認政策擴展至其他國家和地區,平臺也將拓展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基礎設施平臺相連接。”上述人士表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