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去産能 合理做好加減法

  • 發佈時間:2015-12-15 00:31:04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需求側改革繼續發力的同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將加快推進。業內人士表示,有了新需求必然也要有新供給,供給的核心是一個生産函數,生産函數決定生産可能性邊界,以前中國的高速增長主要是靠要素投入,特別是廉價要素投入,包括勞動力、土地、資本、資源等。中國正在從密集要素投入過渡為要素效率的提升,然後再到創新驅動的新發展模式,因此要積極擴大有效供給。

  如何擴大有效供給、推動供給側改革?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鶴日前在廣東考察時表示,要大力推進市場取向的改革,更加重視“供給側”調整,加快淘汰僵屍企業,有效化解過剩産能,提升産業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産率。這預示著,在産業層面,淘汰僵屍企業,化解過剩産能,激發企業活力,將是“供給側改革”的重點領域。

  劉元春認為,供給側改革的難點一是存量的阻力,特別是僵屍企業、高債務企業以及滯銷房地産;二是政府簡政放權以及功能性重構,一些地方要大範圍放鬆管制,但一些領域需要強化監管;三是權衡市場與政府間的關係,在一些結構性調整中要順應市場發展的內在規律。

  國資委副主任張喜武近日表示,處置僵屍企業將堅持分類處置,積極地推動兼併重組一批、強化管理一批、淘汰落後一批。國資委總會計師沈瑩表示,要對虧損企業分類處置,才能夠使得治理效率最大化,除上述“三個一批外”,再加上技術改造提升一批。

  祝保良建議,下決心建立過剩産能退出和市場出清機制。一是制定破産法實施細則。研究人員安置、企業資産核銷、資産處置等指導意見和具體措施。出臺財政金融支援措施,解決人員安置和資産處置的資金。二是結合國企改革,輔之於環保、技術等標準,推進企業兼併重組。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表示,供給側改革一方面要釋放新的增長活力,另一方面又要對存量、過剩産能、僵屍企業做減法。但目前産能過剩程度非常大,做減法在短期內可能會帶來較大的負面衝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