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鄭學勤:中國需求仍是改變大宗商品走向的主動力

  • 發佈時間:2015-11-21 00:13:21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名家連線

  未來改變大宗商品價格走向的主要動力仍將是來自中國的需求。因此,在估量商品價格時,也許應當從以美國經濟為中心的模式轉向以中國經濟為中心的模式。換句話説,應當更注重中國市場産生的價格以及“一帶一路”戰略的落實進度。

  鄭學勤

  前美國芝加哥期權交易所

  董事總經理

  □本報記者 任曉

  前美國芝加哥期權交易所董事總經理鄭學勤日前接受中國證券報採訪時表示,無論聯儲是否加息,美國經濟很可能將繼續按前幾年的速度發展。未來改變大宗商品價格走向的主要動力仍將是來自中國的需求。因此,在估量商品價格時,也許應當從以美國經濟為中心的模式轉向以中國經濟為中心的模式。換句話説,應當更注重中國市場産生的價格以及“一帶一路”戰略的落實進度。

  近期,尤其是在法國遭遇恐怖襲擊之後,有些觀點認為不僅是歐洲,美國經濟前景也不容樂觀,將會衰落。對此,鄭學勤認為,經濟學家的分析往往不包括社會因素,法國的恐怖襲擊對歐洲經濟會有影響,它不是來自經濟因素,甚至不是來自歐洲,因為它的不確定性無法預測、模式化或量化。此類風險理應造成股市大幅度波動,但是,美國股市不但沒有跌,反而大漲。這不等於説歐洲經濟面臨的威脅對美國經濟不構成影響,而是反映出市場的風險意識以及金融資産的風險與回報關係被嚴重扭曲。造成這種扭曲的是美聯儲從2006年以來實行的史無前例的貨幣寬鬆政策。如果沒有意外美聯儲將在今年12月加息。不過,本週三公佈的10月聯儲會議紀要還是留了活口。如果聯儲加息,在目前情況下,無論對就業或通脹都不會有實質影響。它的最大影響應當是它會改變金融資産中的風險權重。

  鄭學勤表示,美國經濟目前經歷的不是週期性而是結構性調整,但在美國,無論政府還是媒體都不願意承認這一點。美國經濟以消費為基礎,將近70%的經濟發展靠消費拉動。自從新興國家出現廉價高速地生産中低端消費品的能力,美國製造業就失去了很大部分競爭力,而用來填補空缺的服務業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輸出。如果不改變基本經濟模式,美國經濟就沒有突破亮點。

  鄭學勤稱,美國失業率雖然降至5%,但生産力增長率只有2%,代表未來生産力的長期投資很少。中國提出要從供給端進行經濟改革,從提高勞動生産率、增加長期資金投入、提高産品品質和和重視綠色經濟入手發展經濟。這個戰略事實上改變了全球經濟競爭格局。在這方面,中國自身擁有龐大的天然有效消費市場,因此具有競爭優勢,而美國還沒有意識到這種轉折正在發生。

  同歐洲一樣,美國經濟也面臨收入和福利過高問題。在落後國家缺乏生産能力時,發達國家的高利潤可以彌補其間差額。等到新興國家用更低成本生産出相同産品時,矛盾就暴露出來。因此,發達國家要麼通過貨幣貶值拉平差距,要麼用超值貨幣獲取他國産品。這兩種途徑都會削弱本國經濟競爭力。在服務業和房屋租賃等領域,因為鮮有國際競爭,價格只漲不跌。在美國,醫保費用高企和房屋租金飛漲,嚴重限制了日益增多的退休人口和剛就業的年輕人的消費能力。

  鄭學勤表示,美國目前正面臨大選,2016年政府基本不會有改革大動作。無論聯儲是否加息,美國經濟很可能將繼續按前幾年的速度發展。如果加息導致美國經濟出現趨勢下滑,美聯儲會重新回到寬鬆貨幣政策。

  精彩對話

  中國證券報:美聯儲12月加息似已成定局。加息後會對全球大宗商品産生什麼影響?大宗商品還會繼續下跌嗎?

  鄭學勤:大宗商品價格變化恐怕也不是週期性的,因此,也許不該拿歷史高位作為反彈的坐標。耶倫在2011年一次講話中提到,從2010年夏天到2011年4月,布倫特原油漲了70%,玉米漲了一倍,CBR指數漲了40%。她認為這不是美聯儲貨幣政策而是供需關係造成的。無論這個判斷是否全面,考慮到美元因素和供需關係預期的變化,認為商品價格會回到2011年高位的預期恐怕不現實。

  美聯儲加息會導致美元短期上漲。10月以來,美元相對歐元漲了5%,相對日元漲了2%,分別為7個月和3個月新高。同時,紐約原油跌了9.1%,銅跌了8.7%,黃金跌了4.1%。摩根大通認為到2016年底,美元與歐元的比價將是1比1,對日元為1比125。高盛認為,它們的比價將分別為0.85比1和1比135,這將使商品價格繼續承壓。

  未來改變大宗商品價格走向的主要動力仍是來自中國的需求。因此,在估量商品價格時,也許應當從以美國經濟為中心的模式轉向以中國經濟為中心的模式。2011年商品價格被推到那麼高的價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決定價格的美國市場中交易的人,對中國經濟情況缺乏接地氣的了解,因此過高估計中國需求,特別是對原油的需求。眼下,如果原油價格持續低位徘徊,其他商品價格的反彈都有問題。

  美國失業率雖然降至5%,但生産力增長率只有2%,代表未來生産力的長期投資很少。中國提出要從供給端進行經濟改革,從提高勞動生産率、增加長期資金投入、提高産品品質和重視綠色經濟入手發展經濟。這個戰略事實上改變了全球經濟競爭格局。在這方面,中國自身擁有龐大的天然有效消費市場,因此具有競爭優勢,而美國還沒有意識到這種轉折正在發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