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債務違約成優勝劣汰必由之路
- 發佈時間:2015-11-19 01:30:38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王輝
近期國內第二大水泥企業山水水泥20億元超短融未能到期兌付,以及本週雲南煤炭行業龍頭雲南煤化工集團的債務違約,成為債券市場熱議的話題。雖然這兩個信用違約事件,一度引發市場擔憂,但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之下,少數違約事件的發生,無論對亟需市場出清的實體産業,還是對債券市場自身而言,均是利大於弊。
近年來,發改委、證監會、交易所等債市管理部門均在新債發行上做了許多有益的嘗試和改革,主要目的是在加強發行人資訊披露和監管的同時,降低信用債發行門檻,為正在處於轉型升級中的各類不同規模的企業以發債的方式提供更彈性定價的發展資金。考慮到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企業通過上市發行股票的門檻尚難大幅降低,債券市場無疑是眾多企業可以依賴的融資通道。
值得注意的是,大量低效率企業出於短期經濟利益考慮,盲目持續進行加杠桿投資,不僅加劇了本行業的産能過剩,還導致金融資源錯配。部分産能嚴重過剩的行業,不僅産品嚴重供大於求、逐步加大了實體經濟的通縮風險,大量僵屍企業還以極低成本佔有了寶貴的金融資源。從信用債市場上看,由於部分基本面嚴重惡化的低效企業持續借新還舊,一方面間接影響了其他優質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也進一步嚴重妨礙了本行業的産能出清。從宏觀經濟整體發展的大局來看,這種局面的持續,無疑不利於我國經濟真正實現轉型升級。
日前中央提出未來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其中就包括要促進過剩産能有效化解,促進産業優化重組。從這一新的政策思路來看,管理層已經開始著手推進市場有效出清,即通過各類企業的優勝劣汰,為更高效的企業提供發展空間。具體到企業債務的處理上,局部的債務違約,顯然也成為企業優勝劣汰、市場有效出清的必經之路。一方面,讓主業基本面和財務狀況嚴重惡化的企業,以破産重整或債務重組的方式退出市場;另一方面,低效和經營風險高的企業退出市場,也將為更多高效的優質企業騰出寶貴的金融資源和發展空間。
此外,從債券市場的發展角度而言,以往曾經發生的違約風險,頻頻進行類似政府托底性的剛性兌付,對於信用債市場的風險定價機制將帶來不利影響。這不僅會産生“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同樣會給市場積累更大的系統性風險。因此,允許局部可控的債務違約,有利於債券市場自身的長期健康發展。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