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新型城鎮化和樓市良性迴圈的“十三五”之路

  • 發佈時間:2015-11-11 01:22:23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深圳市房地産研究中心 李宇嘉

  相比“十二五”規劃,“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關於房地産管理著墨確實不多,但更多地突出其民生屬性。

  首先,規劃發展目標提出,就業、教育、社保、醫療和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和均等化;其次,規劃提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大城鎮棚戶區改造。這意味著,未來住房將凸顯其民生屬性,房地産發展的空間也要在城鎮化中挖掘。

  規劃以改革、創新、環境、民生、國家戰略等五大主線,描繪出了建設小康社會的路線圖。小康界定上,從此前強調GDP總量,轉變為要求每人平均GDP。發展理念上,首次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基本理念,其中創新為首、著墨最多。改革則是確保創新的保障,住房制度改革是應有之義。新型城鎮化既與住房制度改革密切相關,又是創新動力的核心要素。

  規劃一開始,首先對現階段做了明確界定,即“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規劃必須緊緊圍繞實現這一奮鬥目標來制定。城鎮化是分享改革紅利、實現小康的重要途徑。按常住人口算,我國城鎮化率已接近55%,但2013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僅35.9%,其中有2.5億農民工已在城鎮卻沒有戶口。要實現小康,首先要讓在城鎮有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並與城鎮居民有同等權利和義務。

  因此,規劃提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一方面,該提法旨在讓更多的非戶籍居民成為戶籍居民,享受戶籍居民才能享受到的公共服務,主要包括子女教育、醫療養老和住房保障。在這裡,住房是作為城鎮基本公共服務的地位出現的。也就是説,在城鎮常住的人群,有權利獲得最基本的住房保障。另一方面,該提法旨在規避過去“土地城鎮化”,實現“人的城鎮化”。

  “人的城鎮化”最主要的標誌,就是公共服務的均等化,這就繞不開財稅體制改革。目前,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和營業稅是我國三大稅種,個人所得稅佔全國稅收比重僅7%。因此,政府注重企業發展,有稅收來源上的先天基礎。從地方收入來看,營業稅是地方稅收收入中的大頭(35%),土地出讓金是地方綜合收入中的大頭(50%左右)。因此,地方政府更關注企業、更關注房地産發展。

  由“十八大”開啟的新一輪財稅改革,本質上是從過去幾十年的“增長型”財政到“服務型”財政的巨大轉變,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標誌。新一輪財稅改革涉及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業、部門間權利調整,涉及到稅收法定、預算制度改革、稅種轉變(從間接稅到直接稅)、中央地方財權事權重劃等。

  在財稅改革短期難見效的情況下,城鎮化過程中的公共服務均等化,就需要漸進過渡。因此規劃提出,“實施居住證制度,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這意味著,外來常住人口通過入戶實現市民化,即便不可能在“十三五”全部解決,但通過增加附屬在居住證上的公共服務,漸進縮小戶籍和非戶籍居民之間的差別。因此,明確公共服務的內涵和外延後,居住證將成為“十三五”推進城鎮化的重要途徑。

  同時,要激勵地方提高外來人口入戶比例,財稅、土地政策調整是必須的。因此,規劃提出“雙掛鉤”,即“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同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第一個掛鉤,一方面在於中央與地方共同分擔市民化的成本(中科院預測外來人口“本地化”的公共服務成本為13.1萬元/人),以體現“市民化”的正外部性特徵;另一方面,以增加或減少轉移支付,構建中央財政轉移與地方政府吸納外來人口“激勵相容”的機制。

  另外,“穩增長”和“促轉型”將貫穿“十三五”,地方政府對於增加建設用地的慣性依賴仍舊存在。因此,第二個掛鉤以吸納多少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作為核批地方政府新增建設用地規模的一個參考指標,這是中短期內激勵地方政府落實外來人口本地化政策的有效之舉。同時,外來人口增加,將相應增加空間和用地需求。按目前城鎮規劃的慣例是,一個新增人口需要100平方米的建設用地。

  在“十三五”期間,如果外來人口入戶比例能夠大幅度地提升,實現人口城鎮化率從目前的35.9%提升到45%,將增加1.3億城鎮戶籍人口,城鎮戶籍人口增幅為26.5%,而城市戶籍總人口將達到6.3億。這不僅能夠有效地消化樓市待售庫存,而且也將使得整體消費上一個臺階,對於“穩增長”來説意義重大。

  外來人口在城市徹底安定下來以後,消費和投資將全部保留在城市,城市的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將開始體現,不僅地方政府公共服務供給的成本被分攤,地方債務負擔下降,而且以消費為主的內需在GDP中的佔比將明顯提升,地方政府的稅收結構將徹底改觀。同時,人口集聚帶來的需求是産業集聚擴張和的前提,也是産業分工細化和服務業發展的基礎。目前第三産業大發展、對GDP貢獻超過第二産業的局面將進一步被夯實。

  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地方政府對於第二産業和房地産的依賴將下降,房地産也將回歸其本質——居住和産業發展的物質基礎。城鎮化內需與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稅收將形成良性迴圈。另外,城鎮化推進中的新增人口是樓市的有效需求,人口、産業、住房也將形成相互推動的良性迴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