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高收益“神話”風險重重

  • 發佈時間:2015-10-15 00:30:4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這些理財公司募集資金後,除非企業主一開始就有攜款潛逃的惡意,否則這些資金是應當借給有真實資金需求的實體企業的。

  據網貸之家、盈燦諮詢的數據,2013年7月,整個網貸行業的綜合收益率達到26.35%的最高點,而到了2015年8月,這一數據為12.98%,收益率水準在25個月裏跌了超過一半。

  儘管如此,投資者端高達12.98%的成本,實體企業需要付出15%以上的利息才能拿到網貸平臺的貸款。在經濟下行、産能過剩的大背景下,能夠負擔如此高資金成本的企業可謂鳳毛麟角。一位企業主介紹,他的公司主要從事工業用儀器儀錶的生産和銷售。企業的確缺錢,但企業能承受的最高資金成本是年息10%。

  一位P2P網貸平臺的相關人士介紹,為了能支付投資者的高額利息,不少P2P平臺都是資金池模式。有些P2P平臺把募集的資金投放到任意高收益領域:當銀行攬儲壓力大時,P2P平臺就把資金借給銀行,博取短期高收益;也有P2P平臺和當地的擔保公司、典當行等合作,成了民間高利貸鏈條上的一環;當股市火爆時,就做配資,把錢借給炒股的人。有些P2P平臺甚至直接把募集的資金投到股市裏。因此,這輪股市下跌並沒有像有些P2P平臺宣傳的那樣,資金從股市挪到了P2P平臺。相反,股市大幅震蕩導致部分P2P平台資金到期無法兌付。據統計,從8月4日到9月1日,大約有44家P2P網貸公司倒閉、跑路、停業。

  在目前的利率環境下,10%以上的固定收益並不容易實現。中國證券報記者拿到的一張宣傳頁上顯示,一款名為“XX寶”的理財産品,年化收益率10%-13%,投資人總數超過18萬人。黃開軍律師介紹,這款號稱“日進日出”,“年化收益13%”的“理財産品”主要通過授權服務機構、網路平臺,甚至一些銀行網點進行銷售,吸納了大量的民間資本。但實質上,其發行者是一個現貨交易所,並無發售理財産品的資質。類似産品在銷售環節,銷售人員有意放大收益,弱化風險,將其包裝成保本付息的固定收益産品。而一般的投資者缺乏相關的知識和經驗,也很少考察其投資行為的實質及可能存在的風險。

  “有些投資者接到銷售電話後就通過網上進行投資了,甚至連一張理財協議都沒有。等到現在血本無歸時,想維權都很困難。”黃開軍律師説。

  另外,有一家國內較大的民營投資公司透露,計劃新開上千家的“銷售點”,並試圖將其打造、包裝成類似銀行支行的形式,利用這個平臺銷售自身設立的理財産品的同時也銷售其他公司設立的理財産品。如果這種模式真的得以實現,那麼一般的投資者將更容易被誤導,從而難以客觀判斷理財産品的風險。

  而投資者通過第三方理財公司理財,最終血本無歸時,維權之路也很漫長。中國證券報去年12月獨家披露,北京杜女士所投的有限合夥私募基金公司中投匯富(北京)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簡稱“中投匯富”)已無法按時兌付投資者本金、收益。至今該事件仍處在立案調查收集證據的階段。投資者收回本金的希望渺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