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息P2P平臺日漸銷匿 整體收益持續下滑
- 發佈時間:2015-09-09 09:36:00 來源:東方網 責任編輯:畢曉娟
原標題: 高息P2P平臺日漸銷匿 整體收益持續下滑
曾經支撐了P2P網貸行業起步和發展的高息,現在已逐漸銷聲匿跡。曾經風生水起的高息平臺,如今或跑路,或隱形,或公開清盤,難逃被行業驅逐的命運。而缺乏實體經濟支撐的虛假金融繁榮裏的貨幣空轉也終將成為歷史。
整體收益率急速下滑
“溫商貸平臺現在一月標利率才15%,估計都快忘記2013年3月份的時候它的一月標年化將近35%了。”一名P2P平臺投資老人在某網貸投資論壇上梳理了他曾經“廝殺”過的高息平臺。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溫商貸頁面發現,曾經叱吒江湖的高利標已經一去不復返,利息最低的標的已經為期限1個月的房地産抵押標,收益率僅為12%,週期為12個月的標的利率高出4個點,預期年化收益率為16%,而二級市場的債權轉讓標的進一步攀升至17.8%。
一名曾經受高息誘惑而“踩雷”的投資者曾經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他投資的時候平臺利息高達30%多,而據他了解,該平臺利息最高時曾經站上過40%的高點。“高息高到這個程度的一般都是自融平臺。”該投資者表示,在他投資之初已經通過多途徑了解到該平臺實屬自融,但是仍然鋌而走險。
某投資人表示在他初入網貸行業時,魯商貸平均年化收益率曾經高達43%。但本報記者發現,這一平臺已經于2015年3月開始清盤。平臺公告稱,由於種種原因,魯商貸遭遇了危機,資金已經嚴重匱乏,墊無可墊。甚至於催收人員的基本生活費用乃至起訴需要的一切費用都沒有。
網貸之家數據顯示,2014年網貸行業平均收益率高達23.06%。而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8月整體行業的平均收益率已經下降至12.98%,幾乎腰斬。僅僅2015年就已經從年初的15.81%下滑了近3個百分點。
雖然利率大幅下滑,但是無論是在投資者的眼裏,還是平臺推出産品的現實均表明,在大資管時代,P2P無論是同已經被劃分為固定收益類産品相比較,還是放在大類資産中,仍然被視為“高收益”産品。
高息群體雖然在不斷縮水,但並未消失。網貸之家統計了目前行業中較為活躍的248家平臺,其中平均年化收益率在25%以上的平臺共有三家,收益率最高的依然為30%,另兩家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別為27.41%和26.18%。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介於20%至25%之間的平臺共有24家。
收益率整體下滑,帶來的結果不僅僅是高息平臺正在退隱江湖,與此同時,一直以低息姿態立足於行業中的平臺的利息亦進一步下滑。其中陸金所的收益率已經破8%,低至7.64%;積木盒子平均年化收益率已經破7%,低至6.46%。但這並不影響其平臺的成交量,2015年8月上述兩家平臺的成交量分別為9482萬元和2727萬元。而前文中的三家高息平臺月度成交量之和也僅為138萬元。
而隨著宏觀經濟環境和政策的變化,以及P2P平臺前進的門檻和成本不斷推升,部分平臺已經“退出江湖”,有的選擇悄無聲息地退出。
據零壹研究院數據中心監測,2015年以來至少已有78家平臺連續一個月以上無任何運營跡象,表現為不再發佈新的借款標的,加上去年3家平臺,共81家。由於這些平臺大都默默清償,沒有發佈停運公告,也無任何證據説明其有問題,可稱之為隱性停運平臺。
高息資産已是無源之水
在某種程度上,高利率、高收益率的背後對應著高息的借款資産。一方面,高息資産並非是行業中的常態,而什麼樣的資産才能夠支撐這樣的高息值得探討;另一方面,目前行業中部分平臺存在偷換概念的情況,將給到投資者的高利率和給到借款人的高利息進行混淆。
在投資者選擇平臺的過程中,如果對於平臺的運營模式不甚清晰,會導致雖然投資在一個利率較低的平臺,但是依舊暴露了較大的“踩雷”風險。
“高息資産存在於特定市場,並不是一個普遍現象。”在開鑫貸總經理周治翰眼裏,高息資産在市場上仍然存在,但是其在特定情景下誕生,且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以確定高息資産的安全性。
周治翰為《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舉了個實例,例如面臨臨時週轉性困難的房地産資産,該類項目已經臨近完工,且沒有法律糾紛,資産清晰,但是欠缺尾款這個“東風”,用以完善基礎設施等用途。“這屬於高息資産的一種,但是該類資産需要耗費較大的搜尋精力,且需要平臺對每個項目進行深度調研。”周治翰説。
而現實市場中,類似上述房地産週轉性項目也曾多次為資産管理公司看中,提供資金進而將“已被判死刑的項目”拉回來。周治翰對本報記者稱,這樣的項目估計江蘇一年會有幾百億規模,且多為實力機構在操作。
多名業內人士表示,從金融邏輯出發,高息資産並不普遍的原因在於實體經濟的收益率根本無法企及。當前實體經濟面臨轉型的高壓,與此同時,外部市場環境並不太平,房地産面臨寒冬期,全球性大宗商品持續下跌,股市震蕩浪潮一波又一波,人民幣匯率表現也不佳。
易通貸CEO康文告訴《第一財經日報》,P2P網貸應該主要側重於産業發展,金融如果不為實體服務,就是毫無意義的“泡沫”。實體經濟中,自有資金被稱為“産業資本”,但是産業發展中僅僅有産業資本是不夠的,需要借助“金融資本”的支援。P2P網貸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的同時也將助力金融資本流向産業。
作為金融資産的基礎,實體經濟普遍不景氣。“如果經濟基礎不紮實,貨幣空轉就是個大問題。”周治翰表示,假設借款人願意承擔高利借款通常存在於小額或短期的借款中,以生豬養殖為例,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在一欄豬臨近出欄時缺一些短期投入,二是在總成本中配比一小部分高息資金,這樣農戶才能承受,但是如果整個生豬存欄5~6個月期間投入依賴利率15%甚至20%以上的貸款一定不現實。
“實體經濟整體收益率不高,農業利更薄,如果凈利能達到年化5%~6%就已實屬不錯。”周治翰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在經濟週期過程中,食品、飲料等基礎性傳統行業整體形勢較為平穩。
一名資深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網貸行業還存在部分自融平臺,多數表現為高利率。在該內部人士看來,這樣的自融高利高息平臺本質上是將惡化的實體經濟轉化到投資人身上,鑄就了風險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