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推出原油期貨迫在眉睫

  • 發佈時間:2015-09-28 03:09:5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葉斯琦

  在原油期貨正式上市之前,由於國內不存在完整的原油價格風險對衝平臺,更多的貿易商選擇了通過國外交易市場對衝風險,也包括眼下市場關注度很高的“油輪囤油”。數據顯示,已有國內石油貿易商加入囤油大軍,以期在國際油價波動中獲得不菲收益。

  此外,隨著低油價降低了建立石油戰略儲備的成本,中國今年有望挑戰美國作為全球最大原油購買國的地位。數據顯示,今年1-7月,中國進口的原油數量較上年同期增加近11%。還有業內人士估計,以每桶約50美元計算,中國每月進口約2億桶原油的成本,已從去年夏天每桶油價115美元時的230億美元降至100億美元。

  不過,上市原油期貨的緊迫感並沒有隨著油價下跌而減緩。相反,2015年以來國際油價的不斷走低,不僅為國內完善石油儲備體系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也為原油期貨市場的建立開啟了一扇窗。

  國內如果推出原油期貨,將會給原油産業鏈的企業以及其他金融投資者提供新的投資工具,對産業鏈客戶而已意義重大。建立期貨市場的目的,歸根結締是為了實現其“風險規避”和“價格發現”的兩大職能。

  首先,期貨市場是一個風險轉嫁的地方。利用原油期貨合約進行“風險規避”,基本做法是企業買進或賣出與現貨市場交易數量相當,但交易方向相反的石油商品期貨合約,以期在未來某一時點通過對衝或平倉補償的方式,抵消現貨市場價格變動所帶來的實際價格風險。原油需求企業通過套期保值實現風險採購,能夠使生産經營成本保持相對穩定,從而增強企業抵禦市場價格風險的能力;原油供給企業則可以通過保值實現風險出售,使其預期利潤保持相對穩定,提高其投資和生産的穩定性。我國上市原油期貨將對國內石油相關企業實現穩定生産和經營具有積極作用。

  其次,期貨市場上形成的價格,對原油貿易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不僅如此,企業還可以直接進行基差交易,目前這一做法已經在PTA、塑膠等化工品上有所體現。所謂基差交易,是指按“某月份期貨價格+基差”的模式為銷售合同進行定價。簽訂合同時,貿易雙方可暫不固定價格,而只需固定交易所對應品種和月份期貨合約的基差。通過基差交易,貿易雙方把價格波動轉為更容易判斷和操作的基差波動。

  不僅如此,對於投資者而言,隨著原油期貨市場逐步成熟,未來跨市場套利也將成為可能,同時還可能衍生出期現套利、跨期套利等多種策略。

  總體來看,原油期貨的推出,既有助於應對境內現貨市場主體缺乏的現狀,也有利於促進石油市場體系改革進程,在為石油企業提供風險管理有效工具的同時,提高中國石油産業的國際競爭力和抵禦價格風險的能力。

  目前,原油期貨上市的籌備已進入最後衝刺階段。八月底,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就原油期貨的業務規則徵求意見稿已全部發佈。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原油期貨推出後市場的參與度還有待觀察,交割環節也受到國內油氣體制以及進出口權等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交割的量以及期現貨市場的聯動情況也有待考驗。因此,原油期貨的推出和推廣依然任重道遠。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