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桂浩明:必須正視股災對經濟的破壞

  • 發佈時間:2015-08-29 08:1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裏,滬深股市經歷了慘烈的下跌,幾乎抹去了今年以來的漲幅,20多萬億元的市值化為烏有,銀行股再度大面積跌破凈資産,市場融資功能基本喪失。在沒有發生經濟危機,也沒有出現戰爭及特大自然災害的背景下,這的確令人難以想像。不過此間也有種觀點,認為股市交易本身並不創造財富,股票的漲跌只是一次財富的再分配。現在不過是對當初的過快上漲進行校正,是合理的擠泡沫。從這個層面來説,社會財産並沒有實質性減少,因此也就不存在對實體經濟造成傷害的問題。

  在前期股市的大漲中,的確存在泡沫,儘管只要是股市就不可能不存在泡沫,但泡沫過大的話,還是有風險的。這次通過收縮杠桿的方法來擠出泡沫,也有其必要性。但必須承認,因為在這過程中股市下跌過快,客觀上導致“股災”的出現,因此對社會經濟是帶來很大損害的,由此産生的後果,恐怕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夠消弭。因此,對於股災所造成的破壞,還是要有一個認真的反思。

  雖然説股市交易不創造財富,但它具有對價格的發現功能,這是會形成虛擬價值的。當虛擬價值在合理的區間內運作時,自然有利於資産的增值,使之在經營活動中有所受益。就舉銀行股的例子吧,過去銀行股的價格低於凈資産,不但造成其資産事實上的流失,也嚴重阻礙了銀行的增資以及其他活動,成為發展過程中的瓶頸。在去年股市上漲過程中,這個問題一度得到了化解,銀行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價值回歸,為其發展打下了基礎。但是,自從股災以後,銀行股再度大面積破凈,以致發展瓶頸再度顯現,股市下跌對銀行業的拖累作用,的確是非常大的。

  還可以舉出新股發行的案例。在市場正常運作的情況下,新股得以常態化發行,不但推動了股份制改造的深入,也加大了直接融資的比例,又為投資者帶來了新的投資機會。而股災發生以後,市場已經沒有能力來承接新股的發行壓力,社會融資中的這條重要通道被堵,客觀上不但對相關企業的發展造成了障礙,而且也對整個國家的資産證券化形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人們説股市不振有害於經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從市場融資功能喪失的角度來説的。

  至於説到股市交易的參與者,表面看他們如果在股市上輸了錢,的確是轉給了其他人。但在股市市值下跌時,實際上是所有參與者都在輸錢,只是判斷的角度不同而已。而從具體的資金層面來説,由於股市下跌,融資客戶的一部分錢是被資金融出方獲取了,加上股票市值的損失,很可能從此一蹶不振。有人會説,這次股災消滅了一批中産階層的白領,事實上人們也耳聞目睹了不少曾經擁有幾百萬資産的投資者在股災中成為赤貧的情況,這對於社會消費能力以及投資能力,都是巨大的打擊。至於那些融出資金的食利者,雖然在股災中還是有所收益,但大量資金轉移到其手中,恐怕也是不利於風險投資的進行,與創新發展的大環境並不協調。對於一個面臨經濟結構轉型的國家來説,鼓勵進取,拒絕平庸,在強調風險意識的同時支援積極的探索和進行程度適度的風險投資,這些都是必要的。而此次股災,由於在這方面是給人們形成了一個負面的榜樣,其影響自然是消極的。

  至於説股災對GDP的影響,它所帶來的企業與金融機構壞賬的增加等,這些都是可以得到統計的。問題就在於,大家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價,卻又得到了什麼呢?這方面的教訓如果不能吸取,甚至反過來還以為股災沒有帶來直接損失,這就非常可怕。現在,股市在低位有所企穩,但後市還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此時對股災的後果進行反思,就是為了避免重蹈覆轍,加大儘快穩定市場的迫切性,讓各界共同努力來減少股災的損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