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利者加速離場 投資機構陷尷尬
- 發佈時間:2015-08-27 03:43:49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伴隨流動性危機的持續發酵,新三板市場的“失常”特徵也開始日益明顯。一方面,二級市場供需失衡,做市機構“自救”乏力,做市生態慘遭破壞;另一方面,交易籌碼過分集中,新三板套利空間消失,投機型資金加速離場,各方投資者賣空情緒強烈,而此前被資金大力追捧的新三板産品也遭遇嚴峻的退出難題。
新三板市場從行情火爆到交易冷清的反轉正在令各方投資機構及大戶們面臨交易困境。據一位手持十幾家新三板企業股權的投資者反映,儘管單個標的交易量並不大,但成交的低迷對散戶的打擊非常直接,“因為有些是重倉的股票,股價持續下跌,已經無法進行賣出策略,只能不斷承受下跌,前期的賬戶浮盈早就變成巨虧,而這種狀況可能還是會持續。”據了解,目前多數投資機構的普遍心態是,“但凡出現符合心理價位的賣出可能,就會不遺餘力地將手中的票賣出”,而由於需求端的買盤稀缺,市場這類悲觀情緒仍在加劇。
“今年3、4月份,市場對新三板預期強烈,吸引了大部分的套利資金進場,而這部分套利資金在發現這個市場無法賺錢之後,又再次出逃,這也是後來流動性問題集中暴露的因素之一。”據深圳某新三板投資機構相關人士表示,由於流動性不足和市場交易的冷清,企業估值不斷下降,市場難有上漲態勢。加上各類政策預期的頻頻落空,市場悲觀情緒濃烈,令新三板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大幅減弱。“新三板投機型資金已經隨著市場的下跌被逐漸清洗出去。”
與此同時,此前被視為“抽血機”的定增融資市場也開始急速降溫,定增價“倒挂”現象頻頻發生。“由於套利空間消失,項目太多,新三板定增已經不像以前那樣,靠人脈才能拿到項目,現在投資人自己也需要挑選項目。”上述投資機構人士反映,相比此前被瘋搶的定增項目,如今新三板企業做定增起碼需要耗時3、4個月才能完成,其降溫態勢可見一斑。另據某券商機構做市業務負責人表示,由於當前市場估值普遍下降,動態市盈率普遍在15倍以下,定增的價格和二級市場買票價格趨同,通過一級市場定增融資拿股權的價格優勢並不明顯,定增“遇冷”也成為必然結果。
熟悉新三板投融資業務的機構人士楊林(化名)表示,儘管新三板市場企業掛牌數量不斷增加,但有效投資者卻並沒有同步增加,相比龐大的掛牌融資需求量,新三板市場的投資者數量幾乎杯水車薪。“如果除去一些定增關係戶、企業本身的股東之外,新三板有效賬戶僅1到2萬個左右,而新三板企業家數已經有3000家,平均每家企業只對應3個投資人,這樣供需失衡的市場又怎麼會形成交易呢?”而在上述做市商人士看來,由於主機板市場下調猛烈,客戶資金只會從新三板市場轉出“救市”,而有資質的投資者則認為新三板企業的資質存在問題、資訊不對稱嚴重以及流動性不足,對市場觀望者眾而參與者寡。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