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股市仍在去杠桿

  • 發佈時間:2015-08-22 01:56:1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利可資産 潘瑋傑

  隨著監管層對托市措施的態度進一步明朗,投資人對股票市場下半年的走勢有了較為穩定的預期。在過去一年中,資本市場對支援實體經濟增長起到較大作用,但杠桿率不可能始終維持在這麼高的狀態;杠桿率降低,市場出現波動也會對實體經濟産生負面影響。

  最新數據顯示,融資餘額處於1.35萬億元水準,仍顯著高於年初的1萬億元,去杠桿壓力猶在。自6月下旬市場大幅波動以後,融資餘額于1.45萬億元水準企穩,期間管理層通過多種手段維護A股市場穩定,並通過證金公司維護市場流動性。但從結果上看,市場內生性擠泡沫的需求仍在,再疊加融資餘額具有較大下降空間,可以據此認為股市去杠桿階段仍未終結。而這種去杠桿的進程,將對實體經濟産生明顯影響。

  股票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支援主要通過兩方面發生作用:一是通過各種融資方式支援實體投資增長,二是各類金融機構利潤增長對實體消費的刺激。有研究表明,2015年上半年的經濟增長中,股票市場活躍帶來的貢獻超過1個百分點,這樣大的影響應該受到足夠重視。

  股市的融資功能支援實體投資增長。今年上半年188隻新股登陸A股市場,募資總金額達1453.85億元。數據顯示,2014年全年,A股總計發行125隻新股,實際募資668.89億元,募資規模不足2015年上半年一半。再融資規模更為龐大,無論是發行公司數量還是募資規模,均比以往大幅增長。大量企業都在股票市場上融資,這些資金直接支援了實體經濟發展。特別是從股票發行角度看,多數是實業公司通過股票市場融資,使實體經濟得到了發展。

  各類金融機構的利潤增長對實體消費形成刺激。但是,股價變動所造成的資産變化將體現對消費的拖累。有研究認為,從A股自由流通的市值來看,市場每變動25%,會影響家庭、企業和機構投資者的持股市值上下變動7萬億元,相當於中國GDP的10%和2013年末家庭金融資産的9%。此外,自股市上漲以來,金融服務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日益上升。因此,如果市場修正影響到金融業,可能會直接削弱經濟增長,並會對經濟的其他方面帶來連鎖效應。市場內生性去杠桿、擠泡沫的需求尚存,但目前狀況與7月初全市場整體喪失流動性的狀況已不可同日而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