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連平:下半年降準空間較大

  • 發佈時間:2015-08-22 01:56:1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高改芳

  7月外匯佔款降幅創出歷史記錄,如果考慮上周人民幣匯率變動,市場人士認為這些因素增加了降準的可能性。但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近10年來,我國金融機構外匯佔款餘額同比增速一直處於中長期下行軌道,同期存準率和1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卻沒有呈現出下行的趨勢性特徵,而是有所反覆。可見央行的貨幣政策調控並不被外匯佔款這一因素完全左右,而是會全面綜合考慮當期經濟環境以及貨幣投放情況。

  連平説,儘管7月外匯佔款降幅有“擴大”跡象,然而相對於當前外匯佔款總規模來説,僅佔1%左右,年初至今外匯佔款總規模萎縮幅度也不足2%。所以,外匯佔款下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降準的可能性,但並非充分條件。

  連平承認,下半年降準具有較大空間,且影響更為直接。而央行會慎重選擇降息策略。

  他預測,年內可能降準1到2次,每次0.5個百分點;降息空間十分有限。長遠來看,人民幣進入貶值週期並不是當前中國經濟的一劑良藥,與新常態內涵要求南轅北轍;維持匯率在雙向波動下基本穩定,倒逼出口企業轉型升級,提高産業承受能力才是固本之策。預計人民幣匯率會維持雙向波動、基本穩定的態勢。

  精彩對話

  中國證券報:如何看待外匯佔款的變化?

  連平:外匯佔款減少是我國國際收支狀況和相關貨幣金融管理政策取向的具體反映,並不會直接決定人民幣匯率是否進入貶值週期。外匯佔款變化和人民幣匯率波動都是國際收支變動的結果。而央行可以通過增加市場外匯供給以調節市場供求關係,從而影響匯率。這一點與過去外匯佔款持續增加而人民幣並非持續同步升值一樣。

  影響人民幣匯率趨勢的根基性因素應是中國經濟運作狀況。從國內戰略著眼,未來一段時間內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産、國企改革、科技創新型産業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動力。依靠本幣貶值刺激出口快速增長的路徑,既不利於境內企業技術革新和産業轉型升級,也會增加由“市場份額壓力”(中國已連續兩年成為全球第一的貨物貿易大國)帶來的國際貿易摩擦。著眼于國際戰略,人民幣貶值不利於當前正在實施的“一帶一路”戰略和“人民幣國際化”戰略向前推進。預計人民幣匯率會維持雙向波動、基本穩定的態勢。

  中國證券報:7月外匯佔款降幅創歷史紀錄,這是否增加了降息、降準的可能性?

  連平:外匯佔款下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降準可能性,但並非充分條件。

  反觀基準利率,以1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為例,都已經降至10多年來的最低水準。

  降準的運用是對銀行業全局信貸投放能力的提升,針對外匯佔款持續減少産生的基礎貨幣缺口有更為直接的對衝作用。降息則屬於價格型調控工具,實現對衝的效果相對間接,難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當前降息政策運用受到兩方面平衡的挑戰,即降低融資成本與控制資産價格上漲的內部平衡和合理引導資本流動的內外平衡。美國經濟復蘇態勢延續,未來幾個月內很可能進入加息過程,這是人民幣貶值壓力的主要來源,央行會慎重選擇降息策略。

  中國證券報:近期CPI有抬頭趨勢,是否壓縮了降息、降準的操作空間?

  連平:近期CPI持續回升至年內高點,受局部食品價格影響較大,並未形成明顯通脹壓力,基本不會對貨幣政策操作空間構成影響。

  市場豬肉的生産結構已有較大改善,供給正在迅速跟上,明年供求關係會逐漸趨於平衡。因此,近期CPI的回升並不意味著通脹壓力變大。即使到明年,CPI整體還是會維持在相對溫和的水準,難以擠壓寬鬆貨幣政策的實施空間。

  中國證券報:外匯佔款降低、人民幣貶值預期增加和降息、降準之間的關係和相互作用,哪個因素對降息、降準起決定性作用?

  連平:目前,我國外匯市場供求狀況基本反映了我國國際收支的變化狀況。而國際收支是“外匯佔款——國際收支——外匯供求狀況——人民幣匯率”這個邏輯鏈條上的核心和基礎。國際收支狀況在外匯佔款變化上得到了一定程度反映,也決定了外匯市場供需情況。外匯佔款下降反映的可能就是國際收支順差減少;為維持一定幅度的順差,就形成了人民幣貶值預期。

  降息則主要是通過國內外利差來影響外匯市場供求關係。通常情況下,如需本幣貶值,可採取降息措施;反之,則需要維持利率穩定甚至加息。目前,由於我國資本和金融賬戶並未完全開放,利率調整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受到一定程度制約,但影響依然不小。降息是人民幣貶值的重要原因,也是外匯佔款減少的間接原因。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