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大股東展開自救 並購基金成“特效藥”

  • 發佈時間:2015-08-08 02:56:1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黃瑩穎

  近期A股調整,使得不少上市公司股價逼近大股東股權質押平倉線。情急之下,上市公司開始動用各種手段用以穩定股價,這其中並購基金成為“特效藥”。

  大股東急撐股價

  “誰有合適的企業資源,年凈利潤在2000萬元至5000萬元,重酬!” 近日陳裏(化名)在大學同學微信群發了這樣一條資訊。陳裏就職于華東某上市公司,他的大學同學大都在銀行、擔保公司等金融機構就職,日常工作可以積累到大量優質中小企業資源,他希望藉此完成老闆交代的任務。

  7月中旬,陳裏的老闆佈置的工作是,搭建市值管理團隊,把公司市值做上去。“老闆這樣做,面子上有很大因素。你看同一城市的上市公司,就屬我們市值最低,老闆出去和其他上市公司老闆比,面子挂不住。市值低,主要是我們除了傳統主業,其他什麼概念都沒有。”陳裏説。

  從財務報表上看,陳裏所在公司並不太差,傳統的主業每年能增長10%左右,但這是極限,未來可能很難達到這樣的水準。公司賬面上趴著一筆“死錢”,這筆款項幾乎佔了總資産的三成。“過去兩年,老闆對於資本運作一直比較謹慎,甚至有點抵觸,認為做實業的不應該做這些花哨的事。只是去年底老闆兒子從國外回來,情況才開始有所轉變。”陳裏説,老闆兒子從國外學了不少資本運作的點子。

  關於如何提升上市公司市值,陳裏的想法是,利用上市公司平臺,完成整個集團的産業轉型。“原主業沒什麼希望,能保持一定的現金流就好,儘量找些處於上升期的新興産業。”他坦言。

  陳裏的想法在資本市場並不新鮮,甚至有些後知後覺。過去兩年多,A股市場中利用上市公司平臺完成産業轉型的案例數不勝數,比如“PE+上市公司”模式,即PE出並購資源,上市公司出融資平臺,完成金融資本和産業間的轉換。Wind數據統計顯示,2014年至今,A股共有超過120家上市公司成立産業並購基金,涉及資金規模接近1000億元。“從並購資源或者流程的熟悉程度看,專業機構肯定比我們要好,所以我的想法就是先成立一隻並購基金。”陳裏説。

  有深圳私募基金經理指出,按照市場以往邏輯,並購基金成立往往會被市場解讀為公司謀求並購的起點,對一些謀求主業轉型的公司,股價會有非常大的刺激作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