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史的一個生動縮影
- 發佈時間:2015-08-01 00:34:03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毛志輝
始建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的交通銀行,是中國早期四大銀行之一,也是中國早期的發鈔行之一。作為近代中國成立最早且存續至今的商業銀行之一,交通銀行以其久遠的歷史和卓著的聲譽聞名于海內外。它不僅在當今的經濟、金融領域佔有重要地位,在近現代的中國也一直是一個重要的金融機構。對於今天交通銀行所取得的輝煌人們已經了解甚多,而對她過往的滄桑卻未必有太多人清楚。最近,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交通銀行史》(全四卷),以生動嚴謹的筆觸呈現了交通銀行在中國近現代艱難世事中奮力跋涉的歷史風貌,以細緻入微的史實記述了交通銀行自成立至1958年各個時期的制度建設、業務創新、經營特色、行風培育等,全面深刻地反映了交通銀行在中國金融史中的卓越貢獻。
《交通銀行史》以交通銀行發展過程中所呈現的階段性特徵作為分卷的依據。第一卷以交通銀行的創建開篇,敘述了交通銀行1908年建立至1928年11月南遷的這二十年曆史。總協理制、總行設在北京是這一時期的顯著特徵。第二卷敘述了交通銀行總管理處南遷上海到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十年曆史。交行努力走現代商業銀行之路,但在國民政府的金融統制之下,經過兩次改組,逐漸由商業銀行向國家銀行轉變,業務經營步入輝煌。第三卷敘述的時段是1937年至1949年。此期的最大特點是交行的各個方面深受戰爭的影響。時局艱難,交行依然堅守使命,發展實業,為西部工業的發展提供資金保障,並直接投資一批實業。對偽交通銀行的成立、經營以及唐壽民等人的作為,書中也給出了客觀敘述。第四卷為交通銀行1949年至1958年的發展史。作為國家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交通銀行依據國家政策走向,努力配合國家建設,積極調整業務方針,提高業務品質,完善管理制度,形成了獨特的經營風格。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交行完成了輔助新中國建立統一財政體制的歷史使命,1958年受命停辦在大陸地區的各項業務,但交行總管理處依然保留,香港地區的分支機構繼續營業。
交通銀行是因何而生的?如何克服諸多的困難一步步走過來?如何在較短的時期內成長為一個近代化、國際化的大銀行?這部著作告訴我們,交通銀行的創建、發展、蛻變,靠的是人、是交行人的精氣神。
從交行誕生之日起,交行人便肩負起“振興實業,挽回利權”的重任,全體交行人也一直堅持責任立業、實業興邦、改革創新,以努力勤懇、腳踏實地之態度,不斷改善經營管理。書中的許多章節,可歌可泣。例如,1908年底交行就在香港開設分號,1909年初又在安南設代辦處,1910年新加坡分號、仰光分行開業。交行成立之初的一系列舉動,即開創了我國銀行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的先河,在外資銀行佔據強勢的情況下,交行奮力開拓國際業務,不僅與世界金融接軌,並且努力收回金融業的主導權,以圖挽回利權,這是何等不易。在經歷了第二次停兌風潮之後,交行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各項業務跌至低谷,張謇、錢新之堅持交行的中央銀行地位,更張經營方針,改造發行制度,嚴格行員管理,不僅解決了中、交合併之爭,而且讓交行擺脫了內外交困的局面,端正了發展方向。抗戰時期,交行在戰火瀰漫中扶助工農生産,疏導抗戰物資,打擊日偽假幣,協助公債發行,舉辦節建儲金,開展募捐活動等實際行動支援全民抗戰,為“穩固財政、安定金融、繁榮經濟”作出了應有貢獻,鍛造了閃亮的民族金融品牌。交行在前五十年的發展中,幾度俯仰、數次轉型,有求索、有抗爭,有光輝、有黯淡,有悲壯、有屈辱,有輝煌、也有沉淪,而其中許多閃爍的亮點,交織成為一幅動人的歷史長卷。
梁啟超説,史料為史之組織細胞。《交通銀行史》的寫作,正是建立在豐贍的史料基礎之上。除了交行自身所藏的豐富史料外,編纂組還參考了北京、上海、南京、重慶等多家檔案館所藏的大量檔案資料,對大清銀行、中國銀行、中央銀行、中國農民銀行以及眾多外資銀行等的有關史料和發展情況多有徵引,既客觀地敘述了百年交行的前五十年曆史,完整地展現了交行在晚清、北京政府、南京政府以及人民共和國初期的風雨歷程,同時也縱橫交錯地爬梳出交行和同業之間的競爭與合作,全面地襯托出交行所處的金融業狀況和時代發展大勢。
這部《交通銀行史》,雖然尚欠完整(只記錄了交通銀行前五十年的歷史,後五十餘年的歷史尚在編纂中),但從交行創立之初所肩負的使命、鼎革之際所經歷的危機、戰爭年代所履行的責任,以及在這些年中資本性質的變化、總經理人選的更疊、龐大業務體系的形成、眾多分支機構的設撤等,都可以看出交行與政界、工商企業、銀行同業各個方面的關係既錯綜又複雜,對經濟、政治、社會的影響既廣泛又深遠。清末的橡皮股票風潮和金融市場危機,交行都親歷過;民國時期肆虐一時的停兌風潮、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黃金時代”的興起和衰落,交行都目睹過;北京政府時期的政治風雲,國民政府時期的政治騙局,交行都在不同程度、從不同側面經歷過;抗日戰爭的炮火和通貨膨脹的洗禮,交行都經受過;新中國金融體系的成型、國家基本建設的撥款體系的建立,交行也都見證過。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説,這部《交通銀行史》,也是自清末以迄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中國金融史的縮影與寫照。
近代以來重要銀行的通史性著作,近年來問世的只有《中國銀行行史》、《中國的中央銀行(1928—1949年)》、《聚興誠銀行》等寥寥幾部,而作為長期居於“最重要銀行之一”地位的交通銀行,卻一直沒有推出系統、完整的行史,不僅對交通銀行自身而言是一個遺憾,對於史學界尤其是經濟史、金融史的研究而言,更是一個亟需填補的空白。事實上,編纂行史在交通銀行向有傳統。交通銀行對行史的研究起于1936年,在胡筆江、唐壽民的倡導下編就《交通銀行三十年史》。胡筆江先生在該書序言中説:“吾國銀行雖不始於我,而銀行有史,實始於我。”因此,編纂《交通銀行史》,于交行而言實具有賡續傳統、傳承文化之意義;于學界而言,則具有發掘史料、關照現實之旨趣。相信《交通銀行史》的出版,一定能夠為學界提供更多富有價值的第一手資料,為社會全面完整地認識交通銀行打開一扇窗,同時,也為今天的深化金融業改革提供鮮活的歷史經驗。
書名:《交通銀行史》(全四卷)
作者:《交通銀行史》編委會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