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向中國傳統投資理財智慧致敬

  • 發佈時間:2015-07-04 02:31:3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悅讀改變人生”

  □ 劉群鋒

  有一句話是這麼説的,證券市場,是有經驗的人獲得金錢、有金錢的人獲得經驗的地方。儘管世事滄海桑田,但考諸於古今中外,市場先生經常考驗的依然是人性中貪婪和恐懼這兩個側面,誠所謂“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所以我們不妨經常回眸人類文明和商業的歷史,汲取投資之道、理財智慧,而通過閱讀書籍獲得智者對市場的思考和感悟,無疑是最合算的人力資本投資。

  機緣巧合,一次筆者在收集整理海外“寧波幫”傑出人士王寬誠先生的文獻資料時,發現《史記·貨殖列傳》中陶朱公(范蠡)對王先生經商投資之道具有重要影響。溯本追源,其後筆者多次翻閱《史記·貨殖列傳》,受益匪淺,一是因為《貨殖列傳》文筆優美,通篇沒有晦澀難懂的術語和故弄玄虛的理論,讓人吟誦再三,不忍釋卷。二是為文中所反映出的司馬遷樸素的經世濟民思想所折服。《貨殖列傳》雖在史記體例中被排在最後,卻被史學家譽為“歷史思想及于經濟,是書蓋為創舉。”更有論者認為,“讀中國書而未讀《史記》,可算未曾讀書;讀《史記》而未讀《貨殖傳》,可算未讀《史記》。”時至今日,《貨殖列傳》對投資理財依然不失借鑒意義。

  投資理財需要獨立思考。很多投資者都想低買高賣,但實際操作效果卻是南轅北轍。究其原因,就是從眾心理作怪。《貨殖列傳》有言:“樂觀時變,故人棄我取,人取我與。”(意為:喜歡觀察市場行情和年景豐歉的變化,當貨物過剩低價拋售時就收購,當貨物不足高價索求時就出售)“旱則資舟,水則資車”(意為:旱時就要備船以待澇,澇時就要備車以待旱)文中的白圭、蜀地卓氏都因此富甲一方。

  投資理財要踏準景氣迴圈週期。《貨殖列傳》有言:“論其有餘不足,則知貴賤。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意為“研究商品過剩或短缺情況,就會懂得物價漲跌的道理。物價貴到極點就會返歸於賤,物價賤到極點就要復歸於貴。當貨物貴到高點時要視同糞土而賣出;當貨物賤到低點時要視同珠寶而購進。)這些觀點縱使穿越千年,驗證于自己與親友這些年的投資理財經歷,諸如2006年封閉式基金折價率高企50%以上,前段時間市場避之唯恐不及的低於1PB的銀行股等高股息藍籌股時,只能讓人感慨人類太健忘。而以此觀之,面對創業板中一些動輒成百上千倍市盈率的公司時,心中是否需要多一份警醒呢?

  投資理財需經歷三個階段。司馬遷提出“無財作力,少有鬥智,既饒爭時,此其大經也。”(意為:沒有錢財只能出賣勞力,稍有錢財要靠智力去賺錢,財力雄厚時就要靠對時機的把握來賺錢,這是常理。)有的人還處於資本原始積累階段,總共就沒多大本金,只買了幾百股,縱使買到翻幾倍的大牛股,又能改變什麼呢?卻每天心繫個股,無心好好上班,不時掏出手機看行情,豈不是舍本逐末嗎?有的人收入不菲、家産殷實,卻不肯分一點心智自學或求教投資理財之道,任憑家財無形縮水,也是不負責任。每個人都可以對號入座。

  投資理財需正合奇勝。“夫纖嗇筋力,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勝。”(意為:精打細算、勤勞節儉,是人“謀生”應該遵循的原則,但若想發大財,還必須出奇制勝。)“夫用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繡文不如倚市門,此言末業,貧者之資也。”(意為:要從貧窮達到富有,務農不如做工,做工不如經商,刺繡織綿不如倚門賣笑,這裡所説的經商末業,是窮人致富憑藉的手段。)無論是正合奇勝,還是行業選擇,都能給今天的投資以很多啟示。比如,近年來上市的歡聚時代、宋城演藝、手遊等,不就是因為身處給人們帶來歡笑和放鬆的娛樂傳媒業而毛利畸高,股價暴漲嗎?而農業、鋼鐵業等重資産行業卻過著賣一噸鋼利潤不到2元的悲慘生活。

  投資理財需專一專注。《貨殖列傳》文末列舉了種田務農、賣羊肚、獸醫等多個行業産生的富豪,感慨“此皆誠壹之所致。”(意為:這些人都是由於心志專一而致富的。)同樣,市場如今越來越大,品種越來越多,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港股通、股指期貨、分級AB,兩融,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每位投資者都應專注操作研究一類産品,建立自己的盈利模式,一招鮮、吃遍天,做到“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