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生鮮電商需精細化發展

  • 發佈時間:2015-06-27 01:31:0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徐金忠

  “下午四點半下單‘買菜’,五點鐘下班,半小時下班到家,這時訂的菜和水果也送到家裏了,正好洗菜做飯。”這是家住上海的吳小姐近期在一個生鮮電商平臺上的“買菜”體驗。

  生鮮電商發展至今,已是各種模式層出不窮,甚至讓消費者産生“審美疲勞”。“看著模式差不多,配送服務、商品情況等差別不大,並沒有説一定用哪個電商平臺,哪家有優惠活動就用哪一家。”吳小姐這樣介紹自己在生鮮電商平臺上的購物過程。這其實反映生鮮電商在行業大發展、企業紛紛涌入情況下的困局。時至今日,眾多生鮮電商仍在相同模式下爭奪,消費者正在期待眼前一亮的生鮮電商模式,真正意義上整合併精細化開拓這一藍海市場。

  網上買菜很流行

  吳小姐選擇在電商平臺買菜,是出於有效利用時間的考慮。在外企工作的她,每天工作較忙,平時很難抽出時間去菜市場買菜,而蔬菜瓜果等又不能提前購買囤貨,如果每天等下班之後去買菜,那麼菜場和超市中的菜已不新鮮。城市生鮮電商的出現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另外,現在很多生鮮電商在很多城市提出“一小時送到府”等服務,讓消費者有充足時間確定自己何時下單購買,也為消費者更改送貨時間等提供便利。

  吳小姐此次購買的是當天晚上的食材及水果。除食材中蔬菜的新鮮度差一點之外,她對這次消費基本滿意。據悉,在吳小姐辦公室中,有很多人已選擇生鮮電商的購物模式,為自己購買水果、蔬菜等,她們在多個生鮮電商平台中進行貨物、服務及優惠方面的比較,在各個平臺上尋找最好産品和服務及最優的讓利。“平時習慣在電商平臺上購物,食材、水果等都在電商平臺上購買。而且在電商平臺上購買還算是比較物美價廉。雖然這些東西配送成本高,但電商減少其中的流通環節,相應産品的價格應該要相對低一點。”吳小姐認為。

  有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生鮮電商已達4000家,支撐4000家生鮮電商的是背後巨大的消費市場。《2014-2015年中國農産品電子商務發展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涉農電子商務飛速發展,各類涉農電商達3.1萬家。2013年全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達130億元,同比增長221%。申銀萬國數據顯示,預計今明兩年生鮮電商交易規模有7倍空間,帶動冷鏈宅配市場6倍成長空間。據估算,2015年至2016年生鮮電商增速分別為100%及75%,對應年銷售額521億元及911億元。生鮮電商被稱為電商領域的新藍海。同時,當前,國家政策層面對生鮮電商領域的扶持動作不少,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鎖定“三農”問題,生鮮市場在政策方面依然存在利好。此外,“網際網路+”等東風也頻頻吹向生鮮電商領域,行業乘風而上趨勢明顯。

  生鮮電商誘人市場

  除生鮮電商巨量市場以外,行業的高利潤使得生鮮電商成為炙手可熱的“香餑餑”。據悉,生鮮電商的綜合毛利率可達30%-40%,其中海鮮産品更是暴利,毛利達50%以上,而普通水果和凍肉則分別有20%和20%—30%。這樣的高利潤加上行業的特殊性,即生鮮的重復購買率相當高,一旦行業中形成巨頭,其發展潛力可想而知。

  但目前生鮮電商行業的實際情況是,在這一個誘人的市場中,並沒有形成可以壟斷或部分壟斷的寡頭,仍是群雄逐鹿的競爭狀態。梳理公開資料發現,目前天貓、京東、亞馬遜中國等電商巨頭都已在深耕。另外,華潤萬家、光明集團、蘇寧超市等傳統零售企業也開始推出自己的生鮮電商平臺。

  其中,天貓生鮮已在市場中發力多時,天貓生鮮平臺涵蓋全球70多個國家,商品數量超10萬個,商品大類包括優質水果、水産、肉禽等。京東則在今年的戰略中突出生鮮電商的地位。近期,京東生鮮電商渠道通過經營荔枝、小龍蝦等生鮮産品吸引消費者眼球。今年5月,亞馬遜中國宣佈其“生鮮館”正式上線,將涵蓋水果、蔬菜、生肉禽蛋、海鮮水産及蛋糕五大主流生鮮品類,精選共計超過600款産品。據公司副總裁石建軍介紹,亞馬遜將攜手目前在生鮮領域擁有良好口碑、豐富的運營經驗及成熟供應鏈體系和冷鏈管理的優質合作夥伴,創立亞馬遜中國“生鮮館”。

  傳統零售企業、超市等則利用其線下優勢圈佔自己的地盤。傳統商超華潤萬家旗下的電子商務平臺“e萬家”已上線,提供大量生鮮商品。糧油生鮮供應商上海光明食品集團則上線都市菜園生鮮電商平臺。這些傳統的零售企業擁有線下網點、消費者人群等明顯優勢,在生鮮進社區、送到府等方面有著難以比擬的優勢。

  此外,部分專業生鮮電商近期崛起的勢頭也非常強勁。以美味七七、本來生活等為例,都在高舉自己的生鮮電商模式,各自攻城略地,專業生鮮電商背後的資本潮涌明顯。近日,水果生鮮電商天天果園完成由京東領投總金額7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美味七七在上線不久獲得美國風險資本的A輪投資,2014年5月又獲得亞馬遜的B輪投資。

  消費者期待“眼前一亮”

  儘管有著巨量的市場空間,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也在逐步培養,但生鮮電商發展至今卻是“步履維艱”。根據此前資料,全國眾多生鮮電商中鮮有大量盈利,現在的生鮮電商中幾乎全部在虧損。這樣的生存狀況在資本跑馬圈地中似乎習以為常,“先燒錢,跟別人拼、跟別人耗,最後有足夠錢來燒的、模式又符合市場需求的,自然就成為勝利者,公司背後的金主多是這麼想的。”上海某家生鮮電商企業管理層人士稱。

  在這樣的基本格局下,生鮮電商密集推出自己的優惠政策和有些不計成本的優質服務。美味七七、本來生活等優惠活動不斷,並在送貨服務等方面提出各種創新服務。4月13日起,美味七七在上海外環以內推出1小時送達服務,且為鼓勵用戶試用,一開始所有運費全免。這是吳小姐和她的朋友樂意見到的,“哪家划算去哪家,以後有一到兩家做大做強之後,優惠可能就沒有那麼多了”。

  但當下,生鮮電商模式的雷同,讓消費者和企業自己都覺得稍顯單調。不論是平臺類型還是自營類型的生鮮電商,均面臨著資源和能力挑戰。反映在消費者身上,就是生鮮電商的貨源組織能力和品質、貨物配送與監督等能力的短板時有出現。“大家做的東西差不多,追求大而全,看似一個平臺基本可以解決所有需求,但這做得還不夠精細。在獨特的産品資源、貼心的配送服務方面,還可以做出一些具有特色的領域”。

  另外,用戶在多個生鮮電商跳躍,用戶黏度不高,看似最大的壓力在電商企業自己,但消費者同樣有著各式各樣的不便之處。用戶黏度的培養,在塑造傳統優惠活動等的同時,特色廚房美食服務、客戶定制生鮮套餐等現實的需求,也是能讓消費者“眼前一亮”的地方,並可以切切實實提升消費者的忠誠度。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