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分級基金之怪現狀

  • 發佈時間:2015-05-23 02:43:31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時評

  □本報記者 黃麗

  近期,分級基金密集發行,同主題、同行業分級基金幾乎是同時面世。如何在激烈的同行競爭中殺出一條血路?從近期部分分級基金凈值幾乎不動而規模暴增的怪現狀來看,一些基金公司已發現其中的“潛規則”,且玩得很純熟。不過,從同行、基金專家和投資者反應來看,這種“潛規則”實際上是受人詬病的。雖規模確實做大了,但這些基金公司的口碑卻大不如前。

  可以看一個典型案例。近期“爆紅”的某指數分級基金運作過程大致如下:首先,短短8天內,公司快速募集,提前封閉。此時,基金規模為5億元;隨後該基金上市交易,公告書顯示倉位不足10%,幾乎相當於沒建倉。上市首日,A、B份額很罕見地雙雙漲停,次日,A份額跳空高開,上漲2.45%,B份額繼續漲停,同期母基金凈值增幅為0.10%、0.10%,而該基金跟蹤的指數連續兩日漲幅為2.22%、2.20%;在A、B份額連續暴漲而凈值卻幾無變化時,該基金溢價大幅增加,整體溢價率最高達30%,吸引大量套利資金前來,接踵而至的就是踩踏悲劇,A份額連續下跌9日,至今仍未回歸上市首日價格,B份額則連續兩個跌停,至今價格還不足1元。截至5月21日,母基金至今上漲1.4%,同期,其跟蹤的指數上漲45.39%。

  目前,該基金A、B份額成交已冷卻下來,這一場鬧劇也落下帷幕。回過頭來看,這場遊戲中獲利的究竟有哪些人?如果是僅看好該板塊行情、買入母基金或B份額的投資者,他們損失的是應有的上漲獲利和時間成本,尤其是B份額投資者,按初始兩倍杠桿計算,他們本該有90%的收益,而如今尚未回本;如果是追求穩定收益的A份額投資者,A份額價格寬幅波動也為他們的投資帶來一定影響,扭曲隱含收益率;對於套利者而言,在上市頭兩天成功出貨的絕對是賺錢的,但從成交量來看,幾乎所有套利者都在暴跌已開始後才真正跑出來,且都是割肉離場。

  最終受益的只剩下基金公司本身,要知道,在此期間,該基金規模從5億元一度暴增至百億元,即使在一地雞毛的今天,深交所數據顯示,該基金規模還余72.7億份,根據凈值換算約為74億元。其申購費率為1.2%,託管費和管理費分別為1%、0.2%,基金公司僅申購費就獲利近9千萬元,還不包括按日計提的管理費和託管費。

  這只基金規模增長如此迅速是因為整體溢價率上升得太快,套利資金聞風而動,遂大舉來襲。導致溢價率快速上升的原因主要有兩點:首先,在産品設置上,該基金的A份額約定收益率比同類基金高出許多,A份額收益率通常是同期銀行人民幣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稅後)+3%,最高可+5%,該基金則取了上限值,因此起初吸引大批追求穩健收益的機構投資者購買,A份額的價格水漲船高,不同於其他分級A上市時的下跌,反而罕見地出現連續上漲;其次,跟蹤的板塊行情正逢上漲,投資者理所當然地爭相購買B份額,以便博取杠桿收益,但由於沒有及時建倉,母基金的凈值沒有及時跟上,整體價格與凈值之間的溢價越來越大。

  事實上,近期分級基金的低倉位上市已逐漸成為一個普遍現象。根據統計,在今年以來成立的分級基金上市前,大多數公告時的倉位都只在20%至30%之間,幾乎接近空倉的分級基金也不少,而對於指數型基金來説,其倉位至少應達到90%。當然,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基金建倉期限是基金合同生效之後的六個月以內。因此,從法理上來看,這些基金都沒有違規。但低倉位上市造成的嚴重後果已顯現,如果再加上A份額約定收益率高企的“大殺器”,規模上升是必然的,但踩踏也幾乎不可避免。

  那麼,在這些基金公司賺得盆滿缽滿時,大家怎麼看呢?深圳一家基金公司量化投資負責人指出,A份額收益率提升後,長期來看,對B份額投資者是有損害的,因為相當於是提高其融資成本,杠桿也更高,一旦市場反轉就是“雙殺”,“包括空倉上市,這兩個潛規則大家都懂,不過我們寧願規模小一點,也不想損壞公司名聲。”此外,濟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群航也撰文指出,他非常擔心,分級基金是否會因為規範和風險發現與防範得不及時、到位,而最終被少數基金公司、少數機構投資者玩死。一些投資者評論道,“這些手段就是圈錢套利,這輩子再也不會碰這家公司的基金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