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兩隻牛股打響成名戰

  • 發佈時間:2015-05-04 02:34:47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楊博琳是北大金融學碩士,在華夏基金的5年間都在潛心做TMT研究,後擔任華夏TMT組長。早在2011年至2012年期間,楊博琳就看好網際網路醫療概念。“當時有兩隻做網際網路醫療的股票,市值20億元左右,估值30到40倍,相對於當時的震蕩市而言,估值非常貴。”楊博琳回憶,那時市場對於成長股還是看業績給估值,彼時這兩家公司的業績低於預期,而網際網路醫療概念還未成形。

  楊博琳則堅持認為,從需求來講,醫療在未來5-10年都是非常好的行業,醫保控費對醫療資訊化絕對是有需求的,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國家和醫院的投入都會保持在相對高位。帶著這個思路,當年楊博琳去了很多類似的公司調研,包括一些未上市的醫療資訊化公司,他發現,2012年行業內很多公司的訂單和收入都是翻番增長的,但是他看好的兩家公司業績卻還低於預期。研究TMT行業數年的楊博琳敏銳地察覺到一個尚未被市場發現的機會,回公司後立刻建議基金經理買入這兩隻股票。

  “當時市場上很多人都還在等,他們想等PE回調到二三十倍再入手,因為那時候市場習慣用這個區間來衡量成長股的價值,但一直沒等到。”楊博琳把握住了這個機會。這兩隻未來的大牛股橫盤了一年,到了2013年,兩個公司的股價開始爆發,成為華夏基金當時的重倉股。以前市場的邏輯是首先業績開始爆發,出現高速增長,然後股價才快速跟上。

  到後來,醫療資訊化企業的角色已經不單單是一個工具,他們在行業中的卡位遠比軟體的定位更重要。由於早早在行業中佔據一席之地,保險公司、人保部門、醫院與這些公司的合作紛至遝來,這兩家公司變成一個有卡位優勢的類網際網路企業,從那時開始,它們的網際網路屬性越來越強,直到現在,投資者已經完全不看它們的估值了。“當時我講過這個邏輯,納斯達克也有類似的公司,市值接近300億美元,而這兩家公司的市值還只有幾十億元人民幣,但在業務上也沒什麼區別,為什麼國外能給出那麼高的估值?後來我領悟過來,一旦在政府端、醫院端的卡位優勢有所體現後,大家都會主動到府找你。”

  “在那個年代,大家還是把軟體行業當作工具性的行業,喜歡看業績,但其實軟體是最容易網際網路化的行業。從今年的表現來看,電腦行業受益‘網際網路+’最多。”楊博琳指出,現在垂直行業的軟體公司估值可以這麼高,就是在於他們有卡位優勢。垂直行業的軟體如果讓一些網際網路巨頭去做,花點時間可能也能做到,但對於這些網際網路巨頭而言,這種付出完全沒有必要,因為他們的盈利模式不在於此,他們衡量的是收購這些公司之後就能控制入口,對現有的盈利模式價值有多大,所以這些網際網路巨頭願意花這麼大的溢價去收購。

  市場會證明一切。當年楊博琳在4元左右發現的股票,現已成長為近百元的大牛股,至今仍有眾多機構投資者入駐,網際網路醫療的概念也越來越為市場所接受。他認為,目前很多“網際網路+”概念的公司未來的市值很可能超過國外公司的估值水準,千億市值的公司也會出現。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