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未來十年:世界的風口依然在中國

  • 發佈時間:2015-04-20 02:56:51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海六禾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夏曉輝

  去年讀過美國學者伊恩·莫裏斯寫的《西方將主宰多久》一書,他提出:人類歷史其實就是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之間相互趕超的歷史,文明的背後則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東方文明以中華文明為代表,從秦朝開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第一次趕超西方;西方文明自文藝復興時期開始趕超中華文明,19世紀全面超越東方;過去250年,一直是西方在主宰這個世界,然而西方在21世紀面臨的危機不僅是經濟的危機,還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危機;問題來了,東方能在21世紀超過西方嗎?從GDP看中國已經超過日本,從購買力評價來看去年中國已經超過美國。那麼,東方能在21世紀全面超過西方嗎?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到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習總書記闡述的“四個全面”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我的體會是“夢想、改變和人性”——全面小康就是夢想,全面深化改革就是改變,改變才有機會,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就是為老百姓提供安全感,讓我們的治理體系更加人性化。

  習總書記在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儀式上講話我聽了兩遍,也很有感觸:第一,很自信;第二,很有大國風範。其中有句話是説,“中華民族的發展前景無比光明”,體現了對國家未來的信心。我把這兩部分內容放在最前面,是想給大家一個視角,怎麼看中國的未來。這也是我後面講的內容的假設條件:東西方的賽跑,改革是勝負手。如果我們真的大刀闊斧推行改革,如果我們實際做的和説的一樣,我覺得國家前景無比光明。

  世界的風口依然在中國

  風口是一個物理學的概念,氣壓差才能産生風口。經濟上,不平衡才能産生風口。最重要的是,從投資的角度講,不平衡産生的風口具有高確定性。一個平衡體是往左還是往右往往不知道,但是如果不平衡遲早要回歸平衡回歸均值,這個是確定的。

  為什麼有信心説未來十年世界的風口在中國呢?

  到今天為止,絕大部分人還是對未來十年中國的經濟增長有很大懷疑,這不奇怪。中國經濟在未來十年還能不能引領全球經濟?我個人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是要看中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過去幾年非常明顯,中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在逐步下降。如果這種情況得不到改變,中國經濟不可能引領世界經濟。競爭力下降帶來的最大影響是外貿。在全球經濟增長的版圖裏有個數據非常重要,就是全球貿易。歷史上,全球貿易的前十名一直是世界經濟的引擎。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往發達國家走的時候,貿易都排在全球前列。日本、德國當年佔全球貿易的總量都超過10%,但超過10%以後,不能保持全球競爭力,貿易佔比就會下來,這意味著外需就沒了。

  如果貿易上不能保持順差,僅僅靠國內的消費與投資,長期維持5%增長就很不錯了。

  三大痛點關乎中國企業競爭力

  日本上世紀70年代在經歷十年10%的增長後,突然直接掉到4%,我們會這樣嗎?

  我認為,直接影響中國企業全球競爭力的因素有三個,而這三大因素又恰恰是中國經濟與全球發達經濟體的三大不平衡,或曰“三大痛點”。其實這三個痛點現在是痛,未來都是機會,它們的變化會直接促進中國企業全球競爭力的提升。

  第一個痛點,也是最大的痛點是效率。改革開放剛剛開始我們效率就低,但有非常便宜的成本,土地、勞動力、環保,成本都低,所以低效率也能打過老外,但是現在沒有效率就要出局。企業效率是全球競爭力非常重要的因素。效率包括兩方面,一方面公司本身的效率,這和中國企業管理水準、技術水準、商業模式有關,另一方面和企業外部運作環境,也就是政府行為有關係。這裡有兩個數據,第一個是物流成本佔GDP的比重,中國達18%,特別高,這是企業效率的表現。BCG曾有報告認為,中國企業可以平均砍掉28%的物流成本。第二個是講PM2.5,為什麼這也跟效率有關係?這實際上是我們在資源和能源的利用上效率是差的。我們現在效率有很大的改進空間。有人會説以前也存在這樣的問題為什麼不改?因為以前我們過得挺好,我們全球競爭力很強,我們的商品全球暢通無阻。但是現在不行了,這是我們整個經濟體系裏最大的一個痛點。

  第二個痛點是金融體系,中國迄今的金融體系還是商業銀行主導的金融體系,已經跟不上經濟結構的變化發展。中國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比重差這麼大。不和美國日本比,就和巴西等金磚國家比,差距也是極大的。其實反差就是機會,這種不平衡就像索羅斯做宏觀對衝一樣,一定會掰過來,所以有確定性。我個人覺得,未來5年這個比重就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第三個痛點是人口結構。其實經濟發展最核心的決定因素就是人口。人口結構我關注三個方面:生活水準、受教育程度和老齡化程度。大家看看中國和全球比,我們是什麼情況?首先是收入水準,我們比俄羅斯巴西都低,比印度高一點。我們每人平均收入是美國的1/6-1/7,加拿大和德國的1/5,説明每人平均收入我們和大的經濟體比還有很大空間。而且,中國內部城鄉差距也很大,如果要劃分可以劃分好幾個層次。第二是受教育程度,中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力大軍。中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為1.1億,全世界排名第一,超過美國的7600萬。25-64歲生力軍人群中,美國受過高等教育人口為46%左右,受過高等職業教育的42%;中國在這個年齡段受過高等教育的只有9%左右,受過高等職業教育的只有14%,比重還很小。此外,從1964年到2010年,中國受不同教育程度的人力資源結構變化很快,中國受高等教育的人數從0.48%上升到8.93%,文盲從33%下降到4%。第三,人口老齡化程度。中國現在平均壽命已經很高了,上海的平均壽命是高於紐約的,中國全國每人平均壽命的均值只比美國低3歲。中國人口基數大,所以非常了不起。更重要的是,中國14-64歲的勞動力大軍人群佔總人口的73.4%,是所有發達經濟體中間最高的,也高於巴西。為什麼説未來十年有希望呢?這都是生産力。

  總結中國經濟的三大痛點,第一效率,效率低沒法和別人競爭,所以全球競爭力下降貿易條件就會惡化。第二個是金融,現在金融體系不支援結構調整,不支援發展新經濟新産業。第三個是人口結構,收入和發達國家比差距大,自己內部也有很大不平衡;受教育程度絕對人數及佔比與發達經濟體比反差很大;年齡結構上中國撫養比沒想像中糟糕。所以中國的機會在哪?未來十年,如果三大痛點都有合適的解決方案,這就是我們的機會。如何解決效率這個痛點?下期待續。

  (本文根據作者在公司內部合夥人講壇上的演講整理成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