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重溫那場“鬱金香熱”

  • 發佈時間:2015-04-18 00:31:05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邁克·達什

  1637年早春的一天,一個叫弗朗索瓦·科斯特的商人以6650荷蘭盾的天價購買了幾十個鬱金香球根。在一個300荷蘭盾能夠滿足一家人全年開銷的年代,這樣一筆交易顯然是及其不平常的。更讓人意外的是,科斯特購買鬱金香球根並不是為了種植,而是打算轉賣。他堅信這筆投資是穩賺不賠的。

  即便是在當時,也有很多人認為,像科斯特這樣成百上千個為了爭奪購買鬱金香球根的機會而不惜任何代價的荷蘭人都瘋了。但事實是這些鬱金香商人完全有理由相信為購買鬱金香花再多錢都是值得的。首先,最值錢的球根是非常稀少的,用它們培育出的鬱金香極其美麗、受人追捧。其次,鬱金香的價錢已經連續快速上漲兩年了,誰敢説它不會升得更高?

  儘管如此,這些商人們還是打錯了如意算盤。科斯特的一擲千金髮生在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也就是歷史上最令人匪夷所思也難以遺忘的1633-1637年鬱金香狂熱的最高峰。這筆交易後來被證實為這次狂熱的最後一次體現。科斯特買下球根之後不到一個星期,鬱金香的價格就毫無預兆的下跌了。幾天之內,鬱金香的價格狂跌至原來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至1637年2月底,荷蘭曾經最富有的人們一夜之間傾家蕩産。其他在鬱金香上大筆投資的商人也面臨著血本無歸的下場。弗朗索瓦·科斯特只付了820荷蘭盾的定金,但無力支付5830荷蘭盾的尾款,最終被憤怒的賣家無情地告上了法庭。

  鬱金香狂熱的故事讓我們百思不得其解,因為它完全顛覆了我們對十七世紀歷史的印象。在那樣一個戰亂不斷、物資稀缺的年代,人們怎麼會為鬱金香這種毫無實際意義的事物而瘋狂?在那樣一個視成功為美德,公開宣揚最嚴格的加爾文主義,連教堂風琴都被當作不實之物而禁用,對在婚禮宴席上跳舞也要皺眉鄙視的年代,人們怎麼會容忍這種主要是由醉漢們在小酒館的單間裏進行的、貪婪奢侈的交易?交易的對象又為什麼偏偏是鬱金香,而不是其他什麼傳統意義上的商品?

  當時的人們就隱約感覺到有什麼不同尋常的事發生。從狂熱的最高峰到價格暴跌之後這整個期間,荷蘭人自己發表過各種小冊子,內容大多是對這一現象的分析或是對鬱金香交易的嘲諷。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境外的人更是對這股狂熱小心警惕。在他們看來,一個以嚴厲陰沉、了無生趣、愛好説教,更重要的是對錢財極其精打細算而聞名歐洲的民族似乎完全拋棄了他們的傳統,無法解釋地為鬱金香而瘋狂了。

  經歷過鬱金香狂熱的人後來也覺得無法解釋狂熱由何而來。現代人在很多方面也未必比古人聰明多少,所以時至今日,在狂熱過去的360多年之後,我們仍然找不到什麼適當的關於這段歷史的檔案材料。僅有的一些原創作品最晚也是在1934年寫就的,而且大多只有荷蘭語版本。

  多少年來,普通讀者對鬱金香狂熱的了解是來源於19世紀蘇格蘭記者查爾斯·麥凱于1841年出版的英文著作《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群眾性癲狂》。這本書至今還可以買到,全長723頁,共六章,涉及了豐富的內容,然而最為人們所銘記的是其中短短8頁的關於鬱金香狂熱的內容,提出了鬱金香狂熱是想像力在作用的奇怪理論。不幸的是,儘管麥凱的理論非常有影響力,但他所依據的許多事實卻是有誤導性甚至是完全錯誤的。幾乎所有的分析都被這些錯誤所影響了,只要提起狂熱,就無一例外的帶著困惑和質疑的色彩。

  經濟學家和市井商賈對鬱金香狂熱的認識往往也是膚淺的。正如一位教授寫道:“剛入學的新生們上的第一堂課就是圍坐在營火邊一起聽老師講述荷蘭鬱金香的故事,從此樹立了對投機性市場的懷疑態度。鬱金香球根的價格可以升到如此之高再下跌如此之快,就是資産市場不穩定性和無理性實際體現的最有力證明。”但是金融家和經濟學者像歷史學家們一樣,把自己的結論建立在了一個可疑的基礎上。對他們而言,鬱金香狂熱是第一次巨大的瘋狂,是金融危機最初的表現,像南海泡沫事件一樣具有驚天動地的影響。鬱金香狂熱被定位為一段長久繁榮的第一次破裂。這段繁榮始於紙幣、股票和股份的出現,直至近代1989年的大崩盤結束。任何時候只要債券價格比實際價值高(比如靠網路掙錢的公司的股票),金融評論就會拿鬱金香狂熱來做比較。因為金融學家不能光靠理解和印象分析問題,而是要靠事實和數據説話,但鬱金香狂熱的相關數據卻很難找到,所以比起歷史學家來,經濟學家可能更不容易適當的分析鬱金香的故事。這也就是為什麼時至今日,對狂熱的不同看法之間仍存在著根本分歧。

  除此之外,比起如今平淡無奇的變異品種,當時的鬱金香美得令人無法抗拒。它的花瓣上生長著複雜的紋路,顏色豐富而耀眼,其美麗程度不但史無前例,更遺憾的是已經永遠絕跡,後世再也見不到了。

  這本書要講的是真實的鬱金香狂熱。這種花卉是怎麼離開其原本生長的東方,不遠萬里來到聯省的?它是怎麼在這裡生根發芽,成就了自己的地位?以及為什麼狂熱會發生在彼時彼刻?本書的目的就是要還原鬱金香狂熱的歷史真相,並且解讀它背後的金融現實。

  這本書裏介紹了兩種不同的鬱金香瘋狂。荷蘭上演鬱金香狂熱的同時,鄂圖曼帝國的土耳其人也在為鬱金香瘋狂。在鄂圖曼帝國,人們不是將鬱金香當作觀賞花卉,而是視其為聖物。比起荷蘭更偏重於金融層面的鬱金香狂熱事件,土耳其的鬱金香狂熱則更偏重於文化和藝術層面。這種對比令人著迷,更發人深省。

  關於鬱金香狂熱,一直沒有多少有益的研究成果,更糟的是僅有的這些還都錯誤百齣。上至腰纏萬貫的商人,下至食不果腹的乞丐,是不是每一個生活在那個時代的聯省人都意識到自己已深陷於這股狂熱?真的有人花相當於數十萬英鎊的價格買一個鬱金香球根嗎?當鬱金香價格狂跌之後,當時世界上最富有、增長速度最快的荷蘭經濟就開始衰退了嗎?

  對以上所有問題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但是這並不影響鬱金香狂熱的研究價值。它真真切切的出現過,確實有人掙了大錢,確實有人一敗塗地。如果説有什麼東西能像鬱金香一樣,讓織工比香料商人還有錢;讓孤兒富有到一輩子不用工作,哪怕它只是曇花一現,哪怕它並不是奇跡的真正原因,它也足以讓人心馳神往。

  書名:《鬱金香熱》

  作者:邁克·達什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