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價差“興風” B股“作浪”

  • 發佈時間:2015-04-11 01:09:58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徐偉平

  正當投資者將目光緊盯A股和港股時,昨日B股強勢崛起,上證B指漲幅超過9%,深證B指漲幅接近7%,成分股全部漲停,賺錢效應十足。市場人士指出,港股的投資邏輯在於價差,而B股折價更明顯,盤子更小。一旦港股投資邏輯映射到B股上,則B股“洼地效應”凸顯。只要“價差風”不停,B股熱浪難退。

  AB股價差顯著

  這邊廂,投資者緊盯A股大盤4000點的攻堅戰;那邊廂,資金借道滬港通“南下”搶籌港股。恰在此時,B股“意外”崛起,掀起漲停潮,將賺錢效應演繹到極致。上證B指昨日上漲9.06%,報收于346.87點,45隻正常交易的成分股全部漲停。深證B指昨日大漲6.72%,報收于1273.16點,42隻正常交易的成分股全部漲停。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B股指數較為低迷,即便A股風生水起,B股亦巋然不動。2015年1月,上證B指下跌0.35%,隨後兩個月分別小幅上漲2.17%和4.93%。深證B指表現稍好,2015年前三個月分別上漲4.01%、3.48%和4.64%。

  B股是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以外幣認購和買賣,在中國境內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外資股,B股公司的註冊地和上市地均在境內,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值中國對外開放和吸引外資的鼎盛時期,B股設立之初是為了吸引外資而設立,具有較為鮮明的時代背景。但由於A股市場分割,B股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無人問津。昨日B股“容光煥發”,掀起了瘋狂的漲停潮,成為了聚光燈下的“寵兒”。

  市場人士指出,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和開放,B股市場融資、價值發現、資源配置的作用逐步弱化,參與B股的投資者和機構相對較少,股價相對A股大幅折價。近期伴隨A股上升,資金挖掘價值洼地的手自然伸向B股。整體來看,B股更多是跟隨A股運作。

  資金尋找價值洼地

  截至4月10日,滬深兩市的全部B股對於A股均為折價狀態,其中雙錢B股大名城B股、鼎立B股等10隻股票對於A股的折價率超過70%。其中,*ST中毅B對於A股折價率最高,達到79.73%,逼近80%。蘇威孚B長安B海航B股折價率相對較低,低於20%,但均超過了10%,分別為17.40%、17.38%和16.95%。由此來看,即便是經歷了昨日的全面漲停,AB股價差的溝壑依然顯著存在。

  資金此前南下炒港股的投資邏輯在於AH價差,而B股的投資邏輯同樣是價差,而這種價差比港股更明顯。上海一傢俬募人士向中國證券報透露,“資金進港股還需要滬港通或者直接開港股賬戶,投資B股只需要境內外匯就可以,相對於港股,B股的折價更明顯,盤子更小。”他做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如果港股是缸,B股就是碗,稍微有點流動性過去就可以溢滿。”

  顯然,無論是南下資金借道滬港通炒港股,還是資金蜂擁入場炒B股,其核心邏輯在於價差收斂。那麼這種炒作的持續性如何,投資者能否參與,應該參與什麼品種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市場人士表示,從目前來看,A股的強勢上行有效激發了各方的做多熱情,增量資金入場正在積極尋找估值洼地,主動挖掘投資機會,從目前來看,資金做多熱情依然高漲,B股估值優勢明顯,同時市場容量小,只要A股預期不變,增量資金入場速度不放緩,“價差風”便會刮不停,B股熱浪也難以消退。

  從配置品種上看,建議投資者關注兩條主線,一是AB股差價較大的品種,二是受益於B股改革的純B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