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一個立足中國實踐的社保理論探索者

  • 發佈時間:2015-03-21 00:30:32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于環

  日前,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鄭秉文自選集》(簡稱《自選集》)終於面世了。抽出時間細細品讀,突然發現,無論是將其作為專業學術著作來學習,還是作為閒暇時消磨時光的讀物,《自選集》都是十分相宜的。

  對於《自選集》,我首先感受較深的是其較強的邏輯性。雖然《自選集》由零散的文章組成,但這些文章卻不獨立。從大的方面講,上、中、下三卷共同體現了一位經濟學者研究社會保障的邏輯和過程。從一開始的福利國家理論、福利模式,到之後的國際社會保障制度研究,再到後來的中國社保制度設計,經濟學觀點閃耀其中,成為鄭秉文教授研究社保的理論支撐。而這種從基礎理論開始,國際比較跟隨其後,最終定位到中國社會保障制度設計的研究過程,無疑是科學和理性的。沒有理論基礎,一切研究都如空中樓閣,始終不能令人信服;而在全球化不斷加劇的今天,脫離國際經驗設計中國制度,無疑是閉門造車。然而,這種三段式的研究方法卻是艱難而漫長的,研究國際經驗始終不如研究國內某熱點那樣抓人眼球,但這種漫長的研究卻始終經得起時間的推敲,經得起歷史的考驗,也為我們這些社保領域的“小學生”帶來無窮無盡的資源並長期受益其中。

  國際視野廣闊是鄭秉文教授研究社會保障專業的一大特點。從歐洲到美國,再到拉丁美洲,他為我們展現了國際社會保障發展與改革的宏大藍圖,可以説是中國國內研究社保國際經驗的第一人。他帶給我們的絕不僅僅是簡單的國外情況介紹,而是更深程度的探究和分析,並通過專業且流暢的語言展現到我們面前。他雖然是個經濟學者,但絕不僅限于經濟學的視角。例如,他在歷史的傳承和文化的發展中尋找歐洲碎片化制度的蹤跡,並且更深層次地分析不同國家碎片化形成的歷史原因,相對於政治、經濟方面的解釋,這種社會文化的視角顯然更具有説服力,當你看到標題時會不由自主地繼續閱讀下去。

  “名義賬戶”是鄭教授多年研究的對象,也是他帶給中國社保學界的獨特貢獻。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傳統的現收現付制養老金開始面臨財務不可持續的困境。面對困境,拉美和中東歐國家徹底將原來的現收現付制改為完全積累制,然而這種改革對於歐洲那些傳統福利國家來説卻是不可能的,僅是其中需要支付的轉型成本也是這些國家難以承擔的,於是一些國家開始探索建立名義賬戶制度。名義賬戶制是現收現付制和積累制的混合體,在推進傳統養老金制度轉型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從融資方面看,名義賬戶制建立在現收現付基礎上,避免了制度轉型面臨的巨大成本;從養老金給付看,名義賬戶在繳費和待遇之間建立起精算關係,嚴格遵循“多繳多得”原則,將福利制度的公平性原則發揮到淋漓盡致。其實,我們可以説,名義賬戶制是一種“與時俱進”的制度,當經濟發展面臨波動,當勞動力人口數量持續減少,當人口預期壽命不斷延長時,我們是否還能苛求養老金制度一成不變且維持原有待遇?毫無疑問,答案是否定的。我們所能做的是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調整養老金制度,而名義賬戶制則是提供了這麼一種調整機制,無論是其記賬利率的確定方式,還是其待遇的指數化方式,都反映了經濟和人口結構的變化,從而使得養老金制度在面臨環境變動時依然能夠從容應對。

  當我們把視線轉回到中國,原有的統賬結合製度陷入困境成為不爭的事實。個人賬戶空賬運作,而做實個人賬戶的試點亦是宣告失敗,部分積累制名存實亡;養老保險基金低效運作,基金收益率不敵通脹風險;繳費和待遇之間缺乏精算關係,逃繳和提前退休現象嚴重;基礎養老金已進行第11次調待,給財政帶來較大壓力;制度統籌層次低,便攜性差等。這一切都昭示中國養老保險制度迫切需要改革。特別是隨著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我國基本養老金制度的基本框架建立起來,未來關注的重點將是如何對制度進行調整以適應新常態的發展。而鄭秉文教授在研究國外名義賬戶的基礎上提出的“混合型”統賬結合製度無疑提供了可行線索。其中心思想是將名義賬戶的思想內嵌到現行的統賬結合製度中,強調繳費和待遇之間的聯繫,並通過十幾年的轉型期建立起真正部分積累,並具有精算特徵的名義賬戶型養老保險制度。精算結果表明,無論是在增強制度激勵性、提高便攜性、減少碎片化,還是在應對經濟、人口結構和勞動力市場變動方面,名義賬戶都具有較大的優勢。

  接觸過鄭秉文的人知道,他不僅僅是一位專業嚴謹的學者,也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長者。所謂文如其人,在其《自選集》中,每個數據都有準確的第一手資料來源(主要是外語資料),這對於我們了解國外資訊和掌握專業最新動態都是十分有利的,面對每個問題,他都試圖用最專業和清晰的語言解釋清楚。不僅如此,鄭教授在解釋某些專業問題時,通常避免用“形而上”的縹渺文字,而是採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闡述給大眾,讓我們在輕鬆的行文中恍然大悟。正如張宇燕教授曾經評價過的那樣:“我相信,即使他當年不選擇研究社保領域,而是研究其他領域,又或者是做其他的什麼事情,都會和今天一樣有成就,他就是那樣的人”。而《自選集》正是“那樣的人”帶給我們的獨特禮物。(作者為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博士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