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中國正從人口紅利向資本紅利轉型

  • 發佈時間:2015-03-02 00:26:34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深圳菁英時代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董事長 陳宏

  目前中國在人口紅利向人口負債轉變的關鍵時刻,需要實現從人口紅利向資本紅利的戰略轉型,大力發展養老金,一方面讓養老金通過資本市場支援實體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養老金通過分紅享受資本市場所帶來的收益,釋放中國老齡化的風險。

  長期而言,人口紅利已經難以持續,隨著老齡化的來臨,中國必須要用更少的勞動力來贍養更多的老人。中國的經濟轉型與人口結構的變化決定了資本紅利時代必然開啟。一方面資本市場可以作為融資的市場為創新型企業的發展提供資金來源;另一方面,投資者可以分享經濟發展的紅利,為中國社會的沉重養老負擔儲存資源。

  産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融合像冬蟲夏草般分不開。資本市場將成為一個強大的平臺,更好地做到資金的融通,將資本與實體經濟高效地連結在一起,促進經濟的全方位發展,特別是轉型時期新興産業的跨越式發展。資本市場將成為中産階級獲取財産性收入的重要途徑,高效的資本市場在服務於實體經濟發展的同時,將給投資者帶來長期的、可持續的回報,達到多贏的格局。“65”後嬰兒潮一代以及老齡化日趨嚴重的中國,將從個人及政府的角度,更多地考慮未來的養老需求,這一部分資金將持續成為資本市場的“活水”,使資本市場有源源不斷的資金來源,而資本市場給予投資者的回報,將滿足大家未來的養老需求。如果中國版的401(k)計劃能順利實施,將給中國的資本市場帶來巨變,資本紅利時代的到來將得到加速。

  中國若要在新的世紀執掌世界發展之牛耳,必須走金融大國戰略路線。縱觀全球金融中心的演變,其轉移趨勢可謂是自下而上,它只會流轉到最適合它發展的土地上,而且這種趨勢一旦形成就永不回頭。從13世紀到21世紀,全球金融中心隨著經濟中心的轉移而轉移。13世紀是威尼斯,15世紀開始是阿姆斯特丹,從17世紀慢慢漂移到倫敦。那時的金融中心更多是貨幣的結算中心和交換中心。到19世紀末,金融中心開始漂向紐約,20世紀金融中心功能升級為財富管理中心。美國在20世紀的霸主地位的奠定,強大的金融體系功不可沒。

  金融的核心是資本市場,民間信貸的發達、中小企業經營之困難、與國外企業之差距等一系列問題,都間接地反映出我們資本市場尚不能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單純依靠銀行的間接融資體系不足以支撐日益增長的實體經濟需求。

  如果我們要建立起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只要不脫離發展實體經濟的初衷,將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緊密地結合,未來以養老需求為主的投資主體不僅可以獲得不俗的回報,也可以極大地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通過養老金髮展推動資本市場發展,推動直接融資模式發展,進而改變中國的金融結構、財富結構,推動中國經濟轉型。

  在我國的融資結構中,債市佔20%,股市佔7%,除去其他部分的3%外,70%來自於銀行貸款。對比美國的融資結構,以高息債為主的債市佔85%,股市佔10%,而銀行貸款只佔5%。銀行一家獨大的局面嚴重阻滯了中國創新力最強的民營經濟的活力,通過引入長期資本進入,並且引導資金流入這些具有創新活力的民營經濟中,中國未來才能真正實現生産效率的提升,經濟轉型動力真正才得以轉換。不僅內部要改革,我們也需要開放。今天資本市場所做的變革就如同30年前的改革開放一樣,“不管白貓黑貓,只要能抓到老鼠就是好貓”。我們的國際板推出,走出去與請進來並行,開啟中國資本國際化的通道。將優秀的好企業請到中國來上市,讓我們的民眾可以足不出戶購買境外企業股票,分享公司發展所帶來的投資收益。

  如此,可以推動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加強流動性管理,提升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中國未來金融大國戰略佈局就有可能實現。

  當今的中國,已經迎來資本紅利的時代,如果我們不主動擁抱它,就有可能錯失歷史的機遇,重蹈日本和阿根廷等國家的道路,難以成為現代、和諧、有創造力的高收入國家。養老金計劃若能成行,在資本市場制度與多層次市場的不斷建設與完善過程中,資本紅利時代將持續至少二三十年,為中國實現偉大復興奠定紮實的根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