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中國會否再被狩獵

  • 發佈時間:2015-03-02 00:26:14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其實,市場對於中外分歧的高度敏感並非空穴來風。這是因為在期銅市場,新興市場資金和國外資本大鱷之間的慘烈戰役歷歷在目,而其中多次戰役都是以新興市場資金被狩獵而結束。

  日本三井住友銀行事件就是一個著名的例子。在上個世紀80年代,由於處於經濟發展的快車道,日本對銅等基本金屬的需求量大增,從事銅貿易的住友商社在LME銅交易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力。然而,上世紀90年代中期,日本經濟逐漸衰退,對基本金屬的需求明顯放緩,不過,住友商社卻仍持有大量LME銅的多頭頭寸。此時,“金融大鱷”索羅斯洞察了全球範圍銅的供需基本面後,聯合歐美大型資金猛烈拋空。

  在索羅斯和住友商社的多空大戰中,住友被打敗。自1996年5月31日起的34個交易日內,LME銅的價格由2712美元/噸跌到1740美元/噸,住友商社虧損26億美元,此後更因恐慌性拋盤將損失進一步擴大至40億美元,受三井住友銀行事件影響倒閉的公司不計其數。

  “不僅是日本,中國也曾在期銅市場被國外資本狩獵。例如在2006年底,國內資本對銅市普遍看空,但國外資本則大幅做多。最終期銅在2007年上半年走出一波大牛市行情,國內資金損失慘重。”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中國在銅市最慘痛的失利當屬國儲銅事件。自2005年11月13日起,外電紛紛披露,中國國儲局一名交易員在LME銅期貨市場上,在每噸3100多美元的價位附近拋空銅,建立空頭頭寸約15萬至20萬噸,這批頭寸交割日在2005年12月21日。但自2005年9月中旬以來,國際基金不斷以推高銅價的方式逼空國儲局,銅價每噸上漲約600多美元,國儲局在此次事件中損失慘重。

  對此,中糧期貨研究院副總監曾寧指出,以往國內和國外資本在銅期貨市場出現對峙並出現過慘痛失利,一方面是因為對形勢判斷失誤,操作方向和市場相反;另外一方面是自身的風險控制不足,操作的頭寸超出許可權,而在出現反向操作後沒有及時限制虧損。總體來看國內的機構投資者在全球市場競爭中還不成熟,最重要的是需要建立嚴格的風控體系。

  “國儲銅的失利主要因監管的缺失、交易員與風控環節的脫節,以及對期貨和衍生工具認識深度的問題,這確實反映國內資金在國外資本市場的稚嫩之處。”吳任表示,不過目前國內大宗商品、期貨行業與參與者都成熟很多,大宗商品例如銅的交易重心和定價權已明顯向我國傾斜。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