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期貨渠道基金銷售遇冷

  • 發佈時間:2015-02-16 00:33:28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張潔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2月13日,國內已獲得牌照的4家期貨公司中,3家機構代銷了26家基金公司的474隻基金産品。

  “期貨渠道銷售基金收入僅是管理費和提成。相比于券商、銀行,其成本高、競爭力弱,這讓期貨公司的參與興趣大大降低。”一位期貨公司的資管部門經理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渠道銷售冷清

  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包括中國國際期貨、中信建投期貨、中州期貨、中信期貨4家期貨公司中,有3家代銷了26家基金公司的474隻公募基金産品,除中信期貨外,上述期貨公司分別與414隻、57隻、3隻公募基金簽訂代銷協議。

  其中,與中國國際期貨作為其基金代銷渠道與簽訂代銷協議的公募基金公司最多,包括易方達、南方、摩根士丹利華鑫、工銀瑞信、廣發、博時、國聯安等。記者從中國國際期貨官方網站上了解到,中國國際期貨設置基金銷售的專用頁面,供投資者直接開設立基金賬戶,購買基金産品。而其餘的2家代銷期貨公司並無網路端口,可以購買基金産品。

  據悉,自去年9月獲得代銷資格的中信建投期貨與匯添富、國金通用、中加等幾家大型公募基金公司旗下15隻公募基金與其簽訂了代銷協議。中州期貨目前則僅與德邦基金一家基金公司合作代銷基金。事實上,記者了解到,上述4家期貨公司在拿到基金銷售牌照後,業務發展十分緩慢,渠道售出的基金産品數量也十分有限。

  “期貨公司在這一領域劣勢已經決定難以加入慘烈的市場競爭。”分析人士表示,畢竟市場客戶資源相對較少,整個市場的保證金規模只有200多億元,除非是個別對資産配置有要求的高凈值客戶才有吸引力。否則,期貨公司想依賴新業務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仍需時日。

  發展空間有限

  在銀行渠道佔主流、基金直銷發力和第三方平臺奮起直追的背景下,期貨公司的發展空間相當有限。

  目前基金代銷渠道已覆蓋多個領域,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從公募基金的銷售渠道看,銀行依然是基金銷售的主力,佔70%以上的份額,基金管理公司直銷佔20%左右,其他銷售機構共分剩下的10%。除傳統銷售機構外,新興網際網路平臺為主的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獲得大發展。

  其實,期貨公司早在2013年6月1日起,已獲證監會批准可參與基金銷售業務,但一直以來,期貨公司都以冷淡回應。期貨公司人士告訴記者,基金銷售系統落地成本約在50萬元以上,外加運營和維護成本,渠道建設費大約需80萬至100萬元。這對於一家中等規模的期貨公司來説,僅代銷基金的成本回收期都要一兩年,那麼小規模的期貨公司對基金銷售毫無興趣就再正常不過了。

  對於積極爭取基金銷售牌照的幾家期貨公司來説,業內人士分析,其目的多是期貨公司為了拿到“全牌照”。初衷是向客戶提供基金等更多類型的理財産品,借此進一步提升期貨公司的綜合競爭實力和服務能力。但在激烈的基金銷售市場中分食蛋糕,對期貨公司來説,談何容易。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