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央行: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

  • 發佈時間:2015-02-11 00:30:4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任曉

  中國人民銀行10日發佈的《2014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出,下一階段將更加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在更加重要位置,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鬆緊適度,適時適度預調微調,為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促進經濟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

  報告提出,更加注重改革創新,寓改革于調控之中,把貨幣政策調控與深化改革緊密結合起來,更充分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針對金融深化和創新發展,進一步完善調控模式,疏通傳導機制,著力解決突出問題,提高金融運作效率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對於宏觀經濟金融形勢,報告判斷,總體來看,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發展條件和發展環境都在變化,而其核心是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的改變。在這樣的宏觀經濟大背景下,必須處理好經濟結構調整和宏觀總量政策之間的關係。一是經濟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宏觀總量政策要把握好取向和力度,提高調控的靈活性,要在基礎條件出現較大變化時適時適度調整,防止經濟出現慣性下滑,同時也要注意防止過度“放水”固化結構扭曲、推升債務和杠桿水準;二是經濟可能在較長期間裏經歷轉型和調整過程,傳統增長引擎減弱與新興産業發展並存,面臨淘汰過剩産能與扶助新興産業發展的雙重任務。在保持總量穩定的同時,要進一步促進結構優化,用調結構的方式有針對性地解決經濟運作中的突出問題,盤活存量、優化增量,支援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三是結構調整過程中難免出現一定的風險暴露,既要看到其中有市場出清、結構調整的積極信號,也要建立健全化解各類風險的體制機制,防止出現金融體系的大幅波動和順週期問題,確保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四是結構調整和改革的任務更加緊迫和艱巨,必須在提升生産效率和經濟活力上下功夫,通過深化改革解決經濟運作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

  對於下一階段貨幣政策,報告指出,一是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強和改善宏觀審慎管理,優化政策組合,保持適度流動性,實現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根據內外部經濟金融形勢變化,靈活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完善中央銀行抵押品管理框架,調節好流動性水準,保持貨幣市場穩定。同時,引導商業銀行加強流動性和資産負債管理,做好各時點的流動性安排,合理安排資産負債總量和期限結構,提高流動性風險管理水準。繼續發揮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的逆週期調節和結構引導作用。結合支小支農貸款投向、資本充足率高低、風險內控狀況、機構新設、區域發展等五大“元素”,合理確定並適時調整政策參數,更好地體現差別化和針對性,引導金融機構根據實需和季節性規律安排好貸款投放節奏,同時將更多的信貸資源配置到“三農”、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繼續探索和完善宏觀審慎管理的機制和手段。

  二是盤活存量、優化增量,支援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優化流動性的投向和結構,落實好“定向降準”的相關措施,發揮好信貸政策支援再貸款和再貼現政策的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繼續通過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完善銀行公司治理、清理不合理金融服務收費、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增加金融供給、加大改革和結構調整力度等多措並舉,標本兼治,著力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三是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調控機制。進一步健全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提高金融機構自主定價能力。繼續推進同業存單發行和交易,探索發行面向企業及個人的大額存單,逐步擴大金融機構負債産品市場化定價範圍。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加大市場決定匯率的力度,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

  報告還指出,要有效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切實維護金融體系穩定。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引導金融機構穩健經營,督促金融機構加強流動性、內控和風險管理。在支援金融創新的同時,加強對同業業務和理財業務發展潛在風險的監測與防範。配合有關部門加強對地方政府性債務清理處置,著力防控債務風險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