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投資策略更加多元

  • 發佈時間:2015-02-09 00:43:21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實習記者 張利靜

  “期權來了,機遇呀!一天10%已經out了。趕快學而致用!”類似的投資者狂歡魚貫入耳。一向對市場下跌毫無反手之力的個人投資者雖然極少開戶,但仍掩飾不住防禦能值提升的欣喜。左手股票、右手期權,赫然有如秦瓊、敬德二位辟邪門神護駕安宅。

  的確,在某些渲染中,期權似乎已經被神話成賺錢甚至賺大錢的工具:不僅可以對衝,還可以套利,低成本高杠桿,十幾倍甚至20倍都有可能。而最大的損失,僅僅是有限的權利金而已。顯然,已經有“大媽”“入了套”,但受制于這樣那樣的苛刻開戶條件,未能“入局”。在2014年券商乃至期貨公司組織的期權報告會上,鮮見“大媽”身影。

  期權投資真的如此美好嗎?追根究底,期權仍是零和博弈,皆大歡喜都是贏家註定是不可能的,除去交易費用,賠和賺永遠是劃等號的。於是,部分有經驗的期權交易人士不遠千里,來到中國市場,正是看上了中國期權市場開展初期“傻錢”多。國際其他市場的經驗也是如此,市場開展初期,無風險套利機會多多。當投資上升到智商和經驗博弈的層面,甚至看對做不對都是很有可能發生的。

  從投資能力上來説,即使是國內投資能力較強的傳統基金經理,也更習慣於基礎市場的投資,對衍生品的重視及運用能力仍顯不足。在股指期貨、國債期貨的運用上即可見一斑。雖然中國投資者的聰明程度和學習能力不容置疑,股指期貨即為很好的例證,但在期權投資方面,似乎仍免不了有“學費”要交。

  關於未來投資者結構變化,有人預言,以股票期權上市為契機,中國股市將進入一個專業化機構主導的時代,投資變成一個知識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産業,中國大媽將逐漸退出投資舞臺。

  在缺乏期權保護下,即使跟風追逐上證50股票期權的標的股,似乎也比有期權保護的投資者風險更大。“股票期權本身沒有傾向於利好哪個板塊,也不會直接對相應的標的個股帶來價值提升,只不過是在運作過程中,相應提升這些個股的資金關注度,也許會加速標的物價值回歸,但價值到底是多少,不同的人認識不同。”有人分析説,判斷個股的走向,依然還是需要參考整個經濟的走向、市場情緒、個股估值狀態來評估。

  對比之下,部分具有期權專業知識素養的投資者及投資機構似乎攻防空間更大,手段更為靈活。對他們來説,股票期權意味著更多投資策略、提升盈利彈性。

  以期權為契機,金融衍生品將吸引更多基礎市場投資者的目光,一向涇渭較為分明的股、期市場也出現加速融合趨勢。

  據了解,上證50、中證500股指期貨以及十年期國債期貨也都籌備加速,中國金融市場的胃口或許剛剛張開。歷史還遠遠沒有抵達盡頭,股票期權還坐在紅蓋頭裏激發著人們的想像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