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完善市場 任重道遠

  • 發佈時間:2015-02-02 00:30:41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目前國內基差交易越用越頻繁,主要是大型油廠在推動,貿易商和終端消費環節也逐步接受該模式,不過更多是大型貿易商和飼料企業。”我的農産品網總經理朱喜安認為,油廠是最希望推動這一模式的群體,因為該模式有利於其大豆壓榨的套保。然而,下游企業目前尚處於被動地位,特別是對於中小型飼料企業和貿易企業而言,因對該模式仍不熟悉,所以期貨點價風險較大,且基差交易本身對交易量有一定要求,這將不少小型企業拒之門外。

  卓創資訊豆粕分析師于洋也表示,對期貨工具的猜忌心理是妨礙企業深入開展基差交易的重要原因。“在美國,一個普通的農場主就能夠嫺熟地運用期貨工具。但是在中國,仍有不少企業將期貨視作洪水猛獸。”

  其實,通過基差定價進行交易的風險管理方式在英美等成熟市場國家已經得到廣泛運用。據悉,較普遍的基差定價産生於上世紀60年代,最早在新奧爾良港口訂價中使用,後來逐漸推廣到內陸各地。在發達國家,現貨市場已形成一個完全套期保值的市場,包括農民、産地收購商、國內貿易商、出口商和進口商在內的所有現貨市場參與者,都在期貨市場參與套期保值。由於基差有明顯的季節性,易於判斷,通過轉賣基差,貿易商的主要風險轉變為對手信用風險,而不再直接承擔價格風險,利潤因此得到鎖定。

  朱喜安進一步指出,具體品種而言,在國際上,農産品和有色金屬的基差交易已相當成熟,特別是大豆、菜籽等油脂油料品種基本都以基差點價進行交易。由於CBOT、LME和ICE等交易所在相關商品領域定價權有重大影響,未來中國基差交易和點價模式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在大宗商品領域,基差交易是一個大趨勢。

  有學者研究表示,在一個成熟的期貨市場上,現貨與期貨無論從認知上還是價格體系上,都不應存在人為的割裂和本質的區別,期現貨只是同一標的物在不同時間階段的表現形式。中國作為新興市場國家,期貨市場的發展需從國情出發,循序漸進,在完善國內市場的同時努力建設區域性國際市場,進而建設成為全球性的期貨市場,以爭取全球産業定價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