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2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全球或出現競爭性貨幣寬鬆

  • 發佈時間:2015-01-28 00:30:59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副研究員 鄭聯盛

  2015年1月22日歐洲中央銀行實質性地開啟了“歐洲版”量化寬鬆政策。該計劃主要目的在於應對長期低物價可能引發的經濟通縮風險。早在2012年歐洲央行就提出了直接貨幣交易計劃,但該量化寬鬆政策遲遲無法實行。直至歐洲經濟達到通縮邊緣,歐洲央行才“超預期”實行量化寬鬆政策。

  歐元區面臨的巨大經濟困頓,使得歐洲央行不得不出臺量化寬鬆政策。一是過去兩年間歐洲經濟整體處在通縮的邊緣,2014年12月歐元區通脹率下滑至-0.2%;二是歐洲經濟面臨嚴重的失業挑戰,特別是年輕人失業嚴重。截至2014年9月底歐元區平均失業率高達11%,其中馬其頓、希臘和西班牙失業率分別高達27.9%、25.6%和23.7%;三是歐洲當局經濟復蘇促進的政策效率日益疲弱。2012年歐洲央行長期再融資計劃無力促進私人部門的信用擴張,前兩輪長期再融資計劃投放資金離上限仍有近900億歐元的缺口。2014年6月歐元區步入負利率時代,亦沒有增加歐洲私人部門的投資和消費行為。

  政治問題是歐洲央行最終走向量化寬鬆政策框架的催化劑。2014年5月歐洲議會大選中,對財政整固嚴重不滿的政黨取得了歷史性的進步。751個歐洲議會議席近20%被其把持,其在上一屆歐洲議會席位中僅為50席。歐元區可能面臨新的分裂風險。主張抵制救援、反對緊縮和支援脫離歐元區的極左翼聯盟與現任執政黨糾纏了三輪大選,並於1月25日的第四輪大選中勝出。政治問題對歐洲聯合的衝擊亦是德國放棄反對量化寬鬆立場的基礎。2015年1月15日歐洲法院裁定歐洲央行量化寬鬆政策的行為符合歐盟法律後,德國憲法法院放棄爭辯且不反對德國央行參與該計劃。

  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之一,歐元區量化寬鬆政策將對本歐元區、歐盟及全球經濟産生實質性影響,特別在全球經濟格局、資金流動、匯率變化、貿易投資以及大宗商品市場等帶來重大不確定性。

  從靜態角度看,歐洲量化寬鬆對於歐洲經濟和全球經濟是整體有利的。量化寬鬆政策可使得市場預期轉向積極,可以提振企業投資和就業增長,理論上資金將有更多資本進入實體經濟,並逐步擺脫通縮狀態,從而提升歐洲和全球的總需求水準。但是,如果從動態角度看,由於美聯儲將逐步退出量化寬鬆政策而更加獨立,歐洲量化寬鬆及其歐元潛在的貶值可能使得資本進一步回流至美國,弱化了歐洲經濟復蘇的資本、技術和産業基礎。

  在全球影響上,歐洲量化寬鬆將對全球經濟格局將造成重大的影響,使得全球經濟貨幣體系和金融市場增加新的不確定性。在日本、美國、英國之後,歐元區又開始實行量化寬鬆,使得寬鬆貨幣政策成為主要經濟體的政策選擇,從而可能出現全球範圍更廣泛的“以鄰為壑”的政策“踩踏”。可以較為確定的是美元可能獲得持續走強的基礎,美元中期走強仍將延續趨勢。而這對於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而言,無疑是一個顯著的衝擊。

  大宗商品的弱勢將是趨勢性的,歐洲量化寬鬆無法改變這個趨勢。其一,量化寬鬆政策可能使得全球流動性更為寬鬆,但無法期待出現類似美聯儲量化寬鬆政策的流動性效果。其二,中期看,美元將是穩中走強,大宗商品市場亦缺乏走強的定價基礎。其三,大宗商品市場亦沒有大幅上揚的基本面基礎。從需求角度看,全球經濟復蘇整體不力,限制了大宗商品的總需求。從供給角度看,以歐佩克為核心的市場價格調節機制正在弱化,在總需求大幅萎縮的條件下,各個成員國的關注從價格逐步轉向份額,從而不斷擴大供給,大宗商品市場的弱勢更是一種供給衝擊。

  作為全球經濟最為重要的兩個經濟體,歐洲和中國互動性日益深化,歐洲政策框架的變化對中國的影響亦是深遠的,特別是疊加了美聯儲量化寬鬆政策的退出,中國經濟面臨的外部不確定性將更大,中國應該有效防範。一是動態評估歐洲、美國等經濟體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化及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做好相應的預案,防範貿易、金融、貨幣等的重大風險。二是在保持宏觀經濟政策整體穩健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宏觀經濟政策的能動性進行預調微調,保證經濟平穩發展,防範重大的失速風險。三是重點關注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的經濟領域及其外部脆弱性,警惕産能過剩、房地産泡沫、影子銀行、地方債務以及資本流動等環節的風險與外部風險疊加造成的更大衝擊。四是重點佈局大宗商品市場的投資與風險防控,利用全球復蘇不力和大宗商品市場走弱的歷史機遇,構建資源能源安全新戰略。五是將外部壓力轉為內部改革動力,全面深化改革,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快匯率、利率體系改革,加速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模式轉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