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金融改革“會戰”引領2015年經濟“新常態”

  • 發佈時間:2015-01-17 06:50:51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文

  利率市場化改革、存款保險制度、銀行破産法條例、民營銀行準入、資本市場革新等將成2015年金融改革亮點

  作別一半歡喜一半憂愁的2014年,充滿希望和期待的2015年已經到來。2015年,中國金融改革和金融發展進入“新常態”,其中,既有階段性的收官,也有新的開局和起點。

  重大金融改革審慎落地

  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總體部署,市場化改革成為中國經濟改革的主要任務,金融改革自然也不例外。目前,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許多問題,其根源在於金融系統功能的不完備,這種不完備嚴重地扭曲了經濟資源配置。而要進一步釋放經濟發展活力,只有通過改革來釋放。

  在2014年金融改革超預期情況下,2015年將是金融改革的攻堅年、會戰年、落實年。尤其是一些關鍵領域的改革有望取得新的進展,利率市場化改革、存款保險制度、銀行破産法條例、民營銀行準入、資本市場革新等可能成為金融改革的亮點,其中,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牽一髮而動全身”。存款保險制度的正式破繭有助於完成利率市場化的“最後一躍”,打破國家信用的“隱性承諾”,建立起市場化定價機制和銀行業全面競爭機制,促發金融系統的結構性變革。

  當然,在我國目前市場資源配置模式中,金融資源配置的輻射範圍相當寬泛,金融改革的點點微波也可能掀起翻天巨浪。尤其在經濟增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的市場環境中,2015年的金融改革不會貿然突進,總體將堅守宏觀審慎的漸進步伐。

  契合改革

  需要的貨幣調控新模式漸明

  2014年12月份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鬆緊適度”。

  放眼經濟全局,2015年中國經濟處在向“新常態”過渡的破舊立新階段,經濟增速穩中緩降,但仍保持中高速增長。GDP增速徘徊于7%至7.5%的概率較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增速可能將控制在3%以內。

  針對經濟增速下行壓力,在繼續貫徹穩健貨幣政策條件下,貨幣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會繼續增強。鋻於銀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仍然高企,通脹率較低,尤其是PPI連續三年以上長期負增長,以及國際收支趨向平衡,央行會適當放鬆銀根。不排除出臺降準或定向降準操作,以緩解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流動性壓力,促成放貸潛力有序釋放。預計全年新增貸款規模在10萬億元至11萬億元。

  相比降準,降息會較謹慎。原因在於,現行央行的貨幣政策和調控,仍然承擔著結構轉型之責,需引導資金注入實體經濟薄弱環節和契合産業升級導向的行業和領域,抑制傳統過剩産能的資金需求。換句話説,受抑制行業的融資價格必須保持在一定高位。而央行降息必須充分估量資金價格中樞下移可能為結構轉型帶來的負面效應。

  此外,美聯儲加息及美元強勢預期漸強,一旦美聯儲加息落地,中國貨幣調控尤其是降息操作,須充分評估中美利差引致的潛在資本外流風險。從這一角度看,降息也會謹慎得多。但在CPI走低的條件下,再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的可能性並不能完全排除。

  需要關注的是,2015年央行對SLO、SLF、MLF、PSL等結構性、差別化調控工具的運用不會減弱,涵蓋總量與結構、長期與短期、全景與定向的貨幣調控新模式將更加明朗。

  金融改革

  夯實證券市場制度基礎

  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高增長,中國“要素驅動型”經濟增長模式變得不可持續。諸多行業的産能過剩、産能轉移路徑不明沉重制約了實體經濟的有效需求。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經濟增長動力轉換期。一些新技術、新産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涌現,創新有望成為驅動發展的新引擎,對投融資體制變革提出新要求。其中就蘊含著發揮證券市場融資優勢,支援新技術、新業態加快成長的豐富內涵。幾乎不用懷疑,受益於大國經濟與大國金融需求驅動,得益於金融改革大潮引領,2015年中國證券市場的制度建設將迎來新的歷史性跨越,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資本市場對外開放、《證券法》修訂、區域股權交易市場制度完善等,都可能取得新的進展。

  前瞻地看,股票市場的資産價格重估仍將持續,受益於制度紅利釋放、股權市場大發展、資産配置轉換等多重驅動,2015年股票市場上行動力猶存。

  銀行業挑戰與機遇並存

  近年來,中國銀行業根植于宏觀經濟高增長的系統性盛宴變得難以為繼,銀行業資産負債規模和利潤增速雙雙下行。尤其是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提速、同業與跨界競爭日趨激烈,銀行業凈利潤增速的下滑已經非常明顯,商業銀行凈利潤的低位數增長成為“新常態”。毋庸置疑,受經濟增速放緩、利差收窄的雙重擠壓,2015年銀行業凈利潤仍將低增長,若同時納入股權融資擴容、居民資産配置偏好轉換等因素影響,銀行業凈利潤增速可能更低,存款形勢仍將嚴峻。不僅如此,商業銀行不良資産反彈壓力巨大,2014年第三季度末銀行業不良率已連續5個季爬升,年末可能升至1.3%附近。

  但同時,伴隨銀行業資産負債結構的優化、信貸結構調整的深入、資産品質管理的強化,以及一系列重大國家戰略、改革措施的有序實施,銀行業仍然存在大量化挑戰為機遇、化潛在優勢為發展紅利的戰略選擇,並有望成為引領銀行業“持續遠航的燈塔”。

  2015年,央行“鬆緊適度”的調控基調,有利於緩釋銀行業資産負債管理及流動性管理的壓力。如果同時考慮基數因素影響,銀行業凈利潤可能不會過遠偏離兩位數的增速。

  跨境資本流動

  趨於頻繁和劇烈

  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藏波瀾。2015年,中國經濟潛在風險點不容忽視。其中,既有房地産投資趨弱、地方債務負擔、産能過剩化解不力等內部壓力,也有強勢美元可能引發國際資本從新興市場回流美國等外部隱憂。尤其是在外匯佔款大幅波動、滬港及深港證券市場一體化提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雙向波動擴大等多重因素作用下,跨境資本流動將變得更加頻繁和劇烈。

  當然,鋻於中國擁有鉅額外匯儲備,資本賬戶尚存較強管制,並不會出現單向、惡性的資本外流。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