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風險上升盈利增速放緩 倒逼銀行業加速轉型

  • 發佈時間:2014-09-09 07:12: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朋浩

  至今年8月底,上市銀行陸續交出了2014年上半年的經營答卷。可以看到的是,商業銀行的經營業績仍維持穩定增長,但不同機構的分化開始加大。這不僅體現為增長速度的差異,也體現在各家銀行不同的經營策略上。在風險持續上升的背景下,銀行業創新轉型的速度有所加快,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新特點。

  資産負債穩步增長 分化日益明顯

  根據中國銀監會的數據,截至2014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總資産達到130.93萬億元(本外幣合計),比上年末增加12.14萬億元,同比增長15.78%。資産規模繼續穩步增長,增速比去年略有回升。從投向看,新增貸款主要集中在三大領域:個人貸款(佔比29.1%)、買斷式轉貼現(佔比9.7%),以及批發和零售業(佔比9.2%)。

  負債結構相對穩定。2014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負債規模122.29萬億元,環比增加5.28萬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1.47萬億元,同比增長15.71%。

  上市銀行的情況與行業整體趨勢基本一致,但差異化日趨明顯。貸款方面,部分銀行增速明顯下降,已跌落到個位數(如交行、興業銀行等),而另外一些規模稍小的上市銀行則仍維持著20%左右的高速增長(如平安、寧波、南京銀行等);存款方面,大型國有商業銀行所面臨的存款分流壓力日益增大,工行、建行和交行的存款增速基本都跌到10%以下。而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商行則利用利率市場化的機遇,繼續迅猛擴張,招商、平安等銀行的存款增長都達到了20%左右。

   盈利增速放緩 收入結構漸趨穩定

  從收入結構上看,二季度商業銀行合計凈利息收入817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85億元;上半年累計凈利息收入1.5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429億元,同比增長18.2%,明顯高於去年同期。二季度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2351億元,同比增長11.91%,大幅低於去年增速。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是銀行業的凈利差在短期內趨於穩定,並略有回升。從上市銀行的情況看,多數銀行的凈利差都稍高於年初水準。這説明,在經歷去年利率市場化加速的短暫衝擊後,銀行的應對和調整産生了一定的效果。但總體上來説,利率市場化給銀行凈利差所帶來的長期負面影響仍無法避免。相比而言,中型銀行(特別是股份制商業銀行)由於客戶基礎的原因,在短期內受到的衝擊會更明顯。目前,已有銀行的凈利差跌到2%以下,進一步的變化趨勢值得密切關注。

  二是中間業務收入的增長空間受到抑制。傳統業務方面,2014年2月,國家發改委和銀監會聯合發佈《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對商業銀行服務收費進行了規範,並對部分收費項目實施政府指導定價。這對銀行卡、結算等傳統業務的增長形成了一定制約。非傳統業務方面,國務院在2014年出臺了一系列關於金融服務三農、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的指導意見,反覆提及清理融資過程中的不合理收費。由於近年來,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爆髮式增長主要都來自於“大投行”和“大資管”等創新業務,上述這些政策措施必然會在短期內壓縮非利息收入進一步增長的空間。

  總體來看,在過去幾年中,銀行業在利率市場化背景下積極調整業務模式,優化收入結構,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從未來看,隨著監管政策的跟進,特別是近期正在修訂的《商業銀行並表監管指引》,有可能會對銀行綜合化經營,乃至跨機構的表外業務創新形成一定監管約束。而部分銀行以綜合化作為主要手段的收入結構調整,或許將步入相對平穩的階段。

  不良資産壓力繼續增大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08%,比上年末上升0.08個百分點。分機構看,大型商業銀行不良率為1.05%,股份制商業銀行為1%,城商行為0.99%,農村商業銀行為1.72%,外資銀行資産品質最好,不良率為0.59%。從變化趨勢看,從2011年四季度至今,銀行業的不良率已持續11個季度小幅上升,未來還有延續的可能。

  從不良貸款分佈看,企業貸款中,製造業、批發零售業以及交通運輸業是風險相對集中的行業,佔全部不良貸款比重接近60%。不良率方面,批發零售業的不良率超過了3%,明顯高於其他行業。而在製造業中,交通運輸設施和紡織及服裝等行業的不良率相對突出。

  社會關注度一直較高的房地産業,截至目前産生的不良貸款,佔全部不良的比重不到10%,不良率更是遠低於平均水準,並保持著相對穩定的狀態,預計短期內還不會成為銀行主要的風險來源。隨市場環境與預期的變化,也有相當的不確定性。個人貸款方面,2014年二季度末,住房按揭貸款整體不良貸款率繼續保持低位,僅為0.27%,比上年末上升0.01個百分點。信用卡透支不良率為1.47%,比上年末上升0.19個百分點。

  風險抵補能力相對充足

  2014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加權平均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13%,較上季末上升0.10個百分點,較上年末上升0.18個百分點;加權平均資本充足率為12.40%,較上季末上升0.27個百分點,較上年末上升0.21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回升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一是利潤留存以及資本凈額增長;二是部分新資本協議試點銀行開始使用內部評級法,産生了一定的資本節約;三是銀行積極開展表外業務創新,適度控制了風險資産規模。

  儘管銀行業整體的資本充足率有小幅回升,但具體到機構,部分擴張較快的銀行仍面臨著比較大的後續資本補充壓力。上市銀行中,農行、招商、中行、中信以及光大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較上年末有所下降,其中,農行和招行下降幅度較大,特別是農行,二季度末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8.65%,已非常接近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8.5%的監管要求,未來應有較強的資本補充需要。

  2014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金餘額為1.83萬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514億元;撥備覆蓋率為262.88%。貸款撥備率為2.83%,比上年末上升0.01個百分點。總體上,相對於目前的不良貸款規模,商業銀行的撥備仍在相對充足的水準,足以覆蓋損失。具體到各家上市銀行,因為財務策略不同,撥備覆蓋程度差異較大,農業銀行北京銀行的撥備覆蓋率達到了350%左右,而光大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都低於200%。

  存款分流仍持續 創新步伐將加快

  在後兩個季度中,銀行業有如下幾個值得關注的趨勢。

  首先,貸款增長將繼續放緩。由於二季度末特有的時點因素,2014年上半年銀行貸款數據似乎有回暖的趨勢,但進入7、8月份後,貸款增速再度大幅下挫。具體分析,制約銀行貸款擴張的因素有幾個方面:一是受經濟結構調整影響,實體企業的有效融資需求持續減弱;二是融資風險上升,銀行貸款意願下降;三是多重監管政策疊加(如資本充足率、合意貸款規模以及存貸比等),銀行的貸款能力受到了較大的約束。就未來看,在實體經濟調整有效完成之前,信貸持續放緩的趨勢應該還會延續。當然,因短期發展策略不同,各機構之間或有較大差異。

  其次,受利率市場化衝擊,存款分流仍將持續。過去幾年中,各種創新金融工具迅速發展,對存款形成了明顯的分流。特別是去年借餘額寶之機而爆髮式增長的貨幣市場基金,更是直接衝擊銀行最穩定和廉價的資金來源——活期存款。以至於今年以來,銀行活期存款佔比持續下降,整體資金成本也顯著上升。預計一段時間內,存款競爭白熱化的現象不會有根本性改變,其中大型銀行受到的分流壓力會更加突出。

  第三,轉型、創新步伐將繼續加快。在過去一段時間中,商業銀行在收入結構優化(提高中間業務收入佔比)、渠道創新(如社區銀行、直銷銀行等)、産品創新(如資産證券化)等方面,已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並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不過,考慮到監管政策的調整和實體經濟的不確定性,這些轉型、創新的嘗試是否符合銀行業長期發展趨向,還需要時間觀察。

  第四,信用風險繼續小幅上升。受經濟結構調整和過剩産能消化的影響,違約風險仍有小幅上升的可能,其中,強週期性行業及其集聚的區域仍是關注的重點。在整體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應高度重視局部地區、部分行業風險蔓延的可能性,尤其是對地方中小銀行可能産生的影響。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