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7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不應被誤讀的一段歷史

  • 發佈時間:2015-01-10 00:56:32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碧元

  發生於1995年2月23日的“327事件”至今已經20年,在網路和平面媒體上,相關的文字汗牛充棟,但絕大多數都充斥著陰謀論和自怨自憐的不確實描寫,諸多事實都被扭曲、細節被改寫,甚至連基本的史實都被扭曲和掩蓋。

  當年的見證者,要麼多年不再申辯、也不出面澄清事實;要麼提供一些自己願意相信的記憶,來佐證自己當年行為的合理性;要麼記憶有誤、淡化,回憶的事實已不再符合當年的現實……

  從“327事件”發生至今已過去將近20年,還沒有一本可以完整準確反映當年曆史全貌的嚴肅記錄、認真考證、完整描述、全景復原這一歷史事件的書籍,可供後來者研究、回顧和反思這段歷史所用。

  其實,從1995年2月23日這個時點上看,萬國證券在最後8分鐘的違規砸盤,是“327事件”的原爆點。但是,“327事件”之前有“314事件”,之後有“319事件”,而這三個合約背後對應的都是1992年3年期和5年期的國債現券,“314事件”成了“327事件”的預演、“319事件”則直接導致了國債期貨市場被關閉;在這三次事件中,始終做空的只有遼國發一家。

  造成1992年國債收益率浮動的有財政部62號公告,也有期貨市場整頓和主管部門的改變;而1995年5月國債期貨市場關閉後,又局部叫停了國債回購市場,導致遼國發違規和金融詐騙的鉅額壞賬浮出水面,引發歷時數年的證券市場系統性風險和全國性金融債務危機。

  再進一步放大歷史觀察視野,1992年國債期貨試點開市的第一單,成交對手雙方就是中經開和萬國證券,這很難用邏輯推理來説明;而且國債期貨試點和中國證監會的成立只相差2個月,從證監會成立到中央證券監管的行政化體系完全確立的2001年,正好完整地涵蓋了國債期貨開始試點到國債期貨引發的鉅額金融債務最後衝抵完結這一歷史過程。在此之後,也標誌著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第一個階段終結。

  因此,“327事件”其實就是中國證券市場從地方自主發展階段到中央集權發展階段的轉捩點。而從這樣一個大的歷史背景研究、考證、再現這一段歷史和其中的歷史事件,就成為研究中國證券市場歷史和制度變遷的嚴肅課題。

  為還原國債期貨歷史事件,《中國賭金者——327事件始末》的作者用了數年時間,採訪了和這一歷史事件相關的各個當事方,對當事方的十多位主要人物進行了深入訪談,收集並整理了數千份、數百萬字的相關檔案資料和歷史照片,考證了整個歷史發展過程的諸多細節和事實。

  在當事人接受訪談時,所有的人都不約而同提到一個詞語——真實。大家在談到當年的經歷和所思所為時,都希望還原一段真實的歷史。但是,各當事方的記憶都或多或少有所偏頗,每個人都願意記憶自己所想要記住的所謂事實。而現在經過考證、還原、對比、糾正後的歷史真實放到大家的面前,對於並不完全符合自己想要記憶的歷史真實,是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直面正視並且願意坦然接受呢?

  在證券市場上叱吒風雲的當事人,都自認為自己能夠左右自己的命運,但每一個人其實都不知道最後左右自己命運的是什麼?當我們在歷史資料中不斷看到連專業編劇都很難設計出來的戲劇性情節,居然在現實中自然而然地發生著;當我們發現無常的命運安排和弄人的造化演繹,居然在現實中一個接著一個地發生在當事人身上;當我們親眼見到,華爾街數百年演進歷史最終被推崇為一種“偉大的博弈”,而中國證券市場發展歷史因為“327事件”所造成的挫折,卻落得一場“無常的博弈”……因此,作者經過一年業餘時間的辛勤努力,最終呈現在大家面前這本可以用來紀念“327事件”20週年的新書《中國賭金者——327事件始末》。

  本書第一次公開了當年貼息決策的詳細過程;第一次解開了最後8分鐘萬國證券鉅額空單的操作細節;第一次披露了當年管金生決策的心路歷程;第一次揭示了萬國證券一步步做局入局解困受困的完整情節;第一次描繪了遼國發從進入證券市場到製造出驚天系列金融詐騙案的全貌;第一次完整描述了國債期貨市場創設過程和多起風險事件發生、應對的全景。

  作者曾用將近20年親歷、觀察和記錄的積累,歷經多年辛勤考證、訪談和寫作,從2008年至今已出版了有關中國證券市場歷史的三部著作。這本書和作者以前的著作寫作手法有很大不同,在考證史實、據實敘述、再現歷史場景的同時,更具有歷史過程的生動再現和人物行為、對話、心理的具體描寫,這使得本書和一般的歷史研究著作相比,更具可讀性。作者期望本書不僅成為自己對中國證券市場歷史研究所作的一種新的嘗試,也期待它成為其他研究者和更多當事人開展“327事件”研究以及更進一步挖掘歷史細節的基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