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募人才大戰升級
- 發佈時間:2014-12-29 00:32:27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李良
牛市預期的不斷升溫,正令公募基金的人才流失加速。來自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23日,基金業離職人數已經超過200人,達202人。
以基金經理為主的人才流失加劇,也令公募基金公司壓力倍增。為了留住人才,多家基金公司紛紛推出各種計劃,給旗下基金經理們提供類私募化的工作平臺,期望以此吸引有意獨立創業的基金經理留在公募體系之內。如上投摩根推出的“種子基金”計劃,就相當於內部扶持創業,以此激勵並留住有“私奔”慾望的投研人才。
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從11月份以來,A股市場屢屢放出成交天量,加上大盤藍籌股的狂飆,基金經理們對新一輪牛市來臨的預期十分強烈,這誘發了他們自主創業的激情不斷高漲。這意味著,在現有公募基金體制沒有重大突破之前,明年“公奔私”或會掀起更猛烈的浪潮。
牛市“私奔”成潮流
急於在此輪牛市中實現財富自由,是許多公募基金投研人才意欲“私奔”的根本原因。
上海一位基金經理就向記者表示,憑藉在公募基金多年積累的投資經驗和人脈,如果自己出去創業,至少可以募集十幾億元的資金,而抓住這波牛市的機會,很有可能一舉實現財富自由。“相較于擔任基金經理的一兩百萬年薪,以及眾多規章制度的管束,顯然自己創業做私募更有價值。在熊市裏,方向不明的時候,很多人可能還會將公募基金當作避風港。但牛市來了,而且‘風’把大象都吹得那麼高,有點經驗和資源的基金經理,誰還願意繼續枯守公募基金,為那點排名去廝殺?”該基金經理感嘆道。
而記者在交流中發現,有“私奔”想法的基金經理,大多有三、四年公募基金管理經驗,而且在行業內有一定名氣。業內人士對此指出,從歷史表現來看,公募基金轉投私募後,並非都能取得好業績,有些習慣了公募基金運作思路的基金經理,反而不適應私募基金的運作模式,“公奔私”後失敗者也比比皆是。
該業內人士強調,雖然牛市預期較為明確,但這並不意味著公募基金經理轉投私募後,就能給投資者帶來好的業績,因為他們的過往成績,是建立在公募基金已經成熟的強大投研團隊基礎上。而私募基金的投研團隊實力相對較弱,這對習慣了利用公募投研實力的基金經理帶來嚴峻考驗。“對於‘公奔私’的基金經理,重點還是要觀察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否適應私募運作模式,過往業績只能作為參考,而不能作為決策依據。”該業內人士説。
“人才狙擊戰”打響
隨著大量人才的流失,公募基金公司的危機意識也不斷強烈。為了挽留住以基金經理為主的高端人才,許多公募基金公司都採用了各種策略,打響了“人才狙擊戰”。
以上投摩根為例,該公司將拿出超億元的公司自有資金,推行種子基金計劃,這在公募業內尚屬首家。所謂“種子基金”計劃,主旨是作為公司內部的人才孵化機制和新業務培育機制。具體實施流程是,有意願的投研人員可按自己的投資策略建立投資模型,然後申請進行種子基金模擬電腦操作,試運作足夠長時間段後,公司對期間的運作進行績效考評,一旦被認可就可以申請設立種子基金,公司將拿出部分自有資金,在合法合規的框架下,設立種子基金産品,投研人員也可根據自身意願投入個人自有資金。該種子基金將公開透明運作,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一旦受到市場認可,也會考慮轉為公募基金産品。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則認為,目前公募基金投研人才流失的現實問題日趨嚴重,不僅基金公司間人才持續地跳槽,並且私募等對公募投研人才的爭奪、分流也越來越激烈,公募基金要長期留住人才,不僅要提高薪資待遇,還要在機制上給予優秀人才發展空間,與其共同成長壯大。同時,也要注重不斷培養更多的人才,擴大基數。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