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1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加快創新 培育期市機構投資者

  • 發佈時間:2014-12-26 00:30:55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實習記者 葉斯琦

  如果説機構投資者佔比反映了市場成熟度,那麼我國期貨市場無疑依然任重而道遠。當前,我國期貨市場仍處於“散戶時代”,不利於期貨功能發揮。相比于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更具規模化和專業化,是期市的“穩定劑”。不過,機構投資者在監管靈活性、投資範圍和技術支撐方面具有更高要求,期貨市場需以創新精神迎接“機構時代”。

  機構投資者佔比低

  投資者結構是資本市場成熟與否的重要判斷標準。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我國期貨投資者的開戶數為130萬戶左右,其中機構投資者僅為4萬戶左右,佔整個投資者數量的3%。而一年之後,國內期貨投資者開戶數升至約為187萬戶,其中機構投資者僅5萬戶,依舊不足3%。據估算,2014年1-11月,機構投資者的比重可能達到5%左右,雖有所上升,但發展速度仍然緩慢。

  相比之下,國外成熟期貨市場早已進入“機構投資者時代”。以美國為例,美國期貨市場是典型的機構投資者市場,機構投資者佔比在80%以上。在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每週五公佈的持倉報告中,代表著機構投資者的非商業頭寸和商業頭寸之和佔據了未平倉合約數量的大部分,是名副其實的“主角”;相比之下,代表個體投資者的非報告頭寸充其量也只是“配角”。

  此外,在金融期貨市場上,機構投資者更是佔據絕對優勢。2005年,在南韓利率期貨交易中,機構交易者佔了95.6%;在外匯期貨中,機構投資者比例為91.5%。在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場上,機構投資者交易量佔金融期貨市場總交易量的80%左右。

  “期貨市場機構投資者主要有三類。一是專業商品投資基金。二是綜合性的金融投資機構。三是以套期保值為主的現貨企業。從期貨機構投資者結構來看,比較常見的機構投資者主要包括期貨投資基金、對衝基金、銀行和産業套期保值者。”期貨市場分析人士王先生説。

  分析人士進一步指出,在我國這種“散戶時代”市場,期貨功能受到限制。個人投資者容易“追漲殺跌”,造成價格的混亂和非理性波動,從而影響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功能的發揮。同時,個人投資者為主,可能使大多數合約流動性不足,限制套期保值機構對合約的選擇。此外,個人投資者比例過高嚴重影響了期貨市場的穩定性,不利於期貨作為投資工具功能的正常發揮。

  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程小勇也表示,期貨機構投資者壯大將給期貨市場帶來積極的影響。首先,機構投資者在産品定價和風險對衝上往往以期貨價格作為基礎價格。其次,改善投資者結構,各類機構投資者構成趨於更加平衡。再次,有利於市場資源配置和資本市場穩定。第四,使市場回歸價值投資,避免過度投機。第五,有利於中國期貨市場國際化,實現國內期貨市場和國際期貨市場無縫結合。

  創新是“機構時代”關鍵

  發展機構投資者對於我國期貨市場的發展刻不容緩。2014年5月,國務院正式發佈資本市場新“國九條”,提出應壯大專業機構投資者,支援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積極參與資本市場投資,支援社會保險基金、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商業保險資金、境外長期資金等機構投資者資金逐步擴大資本市場投資範圍和規模。推動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等設立基金管理公司,大力發展證券投資基金。

  “培育和發展機構投資者既是機構投資者豐富投資組合、規避現貨投資的內在需求,更是提升市場運作品質,在更高的層次上服務國民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中國期貨業協會會長劉志超表示。

  在“機構投資者時代”,創新是關鍵。首先,是管理制度的創新。目前我國金融領域多部門監管模式與機構投資者跨品種投資需求之間存在一定矛盾,只有創新管理制度,機構投資者才能充分實施多樣化的投資策略。

  其次,是産品品種的創新。“新國九條”提出,發展商品期貨市場,以提升産業服務能力和配合資源性産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為重點,繼續推出大宗資源性産品期貨品種,發展商品期權、商品指數、碳排放權等交易工具,充分發揮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功能,增強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允許符合條件的機構投資者以對衝風險為目的使用期貨衍生品工具,清理取消對企業運用風險管理工具的不必要限制。

  “雖然基金交易量很大,但持倉量還很有限,原因就在於金融期貨的品種還比較單一,比如一些中小盤成長股,就沒有相應的對衝工具。”基金業內人士表示,隨著金融衍生品的品種創新、産品線的豐富成熟,機構投資者參與衍生品市場的空間將會越來越大。

  “可繼續完善包括有色金屬、黑色金屬、貴金屬、能源化工等基礎性産品的開發,在推出商品指數期貨和期權類衍生産品外,還要儘快推出價差期貨、商品期貨指數期貨、航運運力期貨等創新工具。另外,生豬、活牛、咖啡、可可、鎳、鉑、鈀、天然氣等與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品種也要適時推出。”金瑞期貨研究員嚴瑞紅説。

  再次,技術創新。量化投資、對衝策略和程式化交易等,是機構投資者的優勢所在。執行這些策略,需要有技術實力做保障,需要機構自身和交易所在系統的速度、數據全面性和穩定性等方面進一步加強。

  “未來中國期貨市場將成為機構投資者的天下。”程小勇認為,展望未來,隨著股指期貨、國債期貨的擴容,以及外匯期貨的推出,中國機構投資者對金融期貨的關注度將越來越高,機構投資者可能出現井噴式增長。此外,期貨資産管理業務一對多也在12月份放開,從未來資産管理,尤其是財富管理方面,機構投資者具備先天的優勢,未來私募産品將出現百花齊放的態勢,甚至期貨公募基金,ETF基金都會進入。

  光大期貨分析師李琦指出,機構投資者有大量的量化交易行為,所以有時集體開倉平倉也可能造成價格波動劇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