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公募留住人才不僅是激勵

  • 發佈時間:2014-12-20 00:30:54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水煮基金

  □本報記者 常仙鶴

  2014年對於中國公募基金而言是一個人才動蕩之年。據wind統計,截至12月19日,今年以來公募基金經理年內離職人數達到198人,超過2012年度的111人和2013年度的138人。

  自今年年初以來,公募行業便不斷傳出金牌基金經理出走消息,南方基金邱國鷺、農銀匯理基金曹劍飛、寶盈基金王茹遠……有業內人士斷言,在牛市中,公募優秀基金經理離職名單還將繼續拉長。

  南方一位中型基金公司投資總監表示,優秀基金經理離職對公司來説確實是一大損失,在短期內會給公司帶來一些影響,但只要有較為成熟的人才培養體系,新的基金經理會成長起來,這種影響也會很快消除掉。

  對於今年基金經理離職絕對數的暴增,這位投資總監稱,前幾年市場不好,外面的世界沒有現在這麼精彩,留在公募風險小一點,現在市場變好,他們覺得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出去無可厚非。即使在美國,基金經理也是經常流動,那些公募合夥人公司之所以能一直長久存在,是因為他們不斷培養新的人才,國內公募仍有其平臺優勢,只是在激勵方面還可以做出一些適當改善,最終還是可以吸引有價值認同的人才留下。

  2007年大牛市使公募基金成為市場上最大的機構投資者,基金也成為金融市場中成長最快的行業。但2008年以後,公募基金卻難續以前的輝煌時刻。有數據統計顯示,起源於今年7月22日的新一輪牛市行情,公募基金並未擔當主要角色,除了複製大行情走勢的指數基金,大部分主動股票基金集體錯失本輪行情,“賺到指數又賺到錢”的基金並不多。截至目前,在721隻主動管理的偏股基金中,今年以來也僅有88隻基金跑贏滬深300指數,佔比僅12%。在這種情況下,公募基金又接連遭遇人才流失,可謂雪上加霜。

  “體制不靈活”、“激勵機制不夠”、“想做一番自己的事業”是很多基金經理離職的原因所在,而與此前基金經理離職大多是由公募轉向私募相比,今年基金經理的去向又多了“股權激勵”、“事業部制改革”的公募平臺。

  與公募固定的獎金激勵制度不同,在私募基金行業,基金經理可以提取客戶盈利的20%,不承擔虧損。在事業部制下,基金經理採用類似“承包制”方法,自行組建團隊,基金管理費的30%歸團隊所有。而在牛市行情下,基金募集和投資運作都會顯得順風順水一些。

  但捨棄傳統公募的大平臺,公募基金經理需要一個適應期。雖不用面對排名壓力,但業績壓力可能更大,如果出現失誤,清盤的事情也是常有的。到時若沒有基金公司後臺支援,基金經理也“獨木難支”。前述投資總監表示:“市場沒有常勝將軍,做得好也不是與生俱來的,基金經理自身的投資才能固然很重要,但也不能忽視市場等部門支援,尤其是遇到熊市行情,基金業績不好時安撫投資者的工作都是市場部門在做。”

  留住優秀的投資人才已成為公募基金當下必須關注的問題,但真正普世的方法還尚無定論。有業內人士指出,事業部制給了基金經理更多自主發揮空間,但業內採用這種方法的公司在增加,激勵的程度肯定會有差別,互相挖角情況也會越來越多。一位業內人士擔憂,“這山望著那山高,如果是僅僅為了激勵,到時可能會出現這家比那家多一個百分點的激勵就挖走一個基金經理現象。”

  業內專家指出,優秀的投資人才是基金業生存之本,重點不在於激勵多少,即便實施股權激勵或者推行事業部制的基金公司,仍會出現基金經理離職現象。關鍵是怎麼建立寬鬆的制度環境、公平有效的市場化考核機制以及吸引人的企業文化。

  千里馬/萬永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