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期權策略篇之“備兌開倉精講(四)”

  • 發佈時間:2014-12-04 00:31:38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投資者要用好備兌開倉策略,需要熟練掌握備兌開倉的使用要點,並對一些常見誤區形成清楚的認識。

  備兌開倉六要訣

  首先,投資者選取的股票是滿意的標的股票或ETF。備兌賣出認購期權的投資和風險主要取決於標的本身,因此,運用備兌賣出認購期權策略的前提是投資者願意持有標的,並且看好標的走勢,即投資者預期在賣出期權的到期日,標的股票或ETF不會有大的下跌。

  其次,選擇波動適中的股票。如果股票波動大,雖然期權的價格會高些,收取的期權權利金多,但波動大意味著較大風險:如果漲幅較高(超出行權價),賣出的認購期權被行權,需按行權價賣出股票,不能享有股價上漲帶來的更多收益;如果下跌,備兌策略僅提供了有限的保護(期權權利金),將仍會出現損失。如果股票波動過小,則賣出認購期權的權利金收入將會很少。

  第三,選擇平值或輕度虛值的期權合約。深度實值的期權,到期時被行權的可能性大,備兌投資的收益也相對較小;深度虛值期權,收入的權利金將很少。因此,最好選擇平值或輕度虛值的合約。

  第四,在給定價位願意出售股票或ETF,做好被行權的心理準備。由於備兌開倉投資者是賣出認購期權,因此在到期日投資者有賣出標的的義務,投資者應當明確自己願意以行權價來賣出標的。如果投資者已經做好這種心理準備,那麼當股票上漲,賣出的認購期權被指派時,投資者就不會感到焦慮。事實上,出售股票應該被視為正面的事件,因為這意味著或有行權回報也就是最大回報已經獲得。

  第五,備兌賣出認購期權的收益率是投資者可以接受的。投資者要學會計算出不同備兌開倉策略的靜態收益率和或有行權收益率,判斷回報率是否能夠接受。

  第六,要及時補券。當標的股票分紅送配等事件發生時,交易所會對相應期權合約進行調整。投資者應留意公告,檢查標的券是否足夠,以免影響投資策略的實施。

  除了上述6個要訣,我們還要提醒投資者注意交易成本。購買股票、賣出認購期權、股票出售都將産生佣金等交易費用,這些有可能會影響實際的投資收益率。

  備兌開倉的四個認識誤區

  誤區一,被行權是糟糕的事情。有的投資者備兌開倉後,一方面希望看到股票上升,另一方面又不希望股票漲的過高,因為擔心自己被行權。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主動賣出手裏的股票、與被行權而“被迫”賣出手裏的股票的體驗不同。被動賣出尤其是股票上漲的時候賣出,很多投資者對此難以接受。

  事實上,不管什麼樣的投資策略,總有一些策略會比你所做的策略更好。“過早賣出”並不是備兌開倉所造成的,從正面的角度來看,這反而意味著策略達到了它最大的收益和利潤。

  誤區二,備兌開倉是一個好策略,因為大多數期權在到期時都一文不值。投資者不應該從這個角度去認識備兌開倉的優勢。如果大多數期權在到期時都一文不值,意味著賣出期權存在超額收益,那麼就會有大量的投資者進行賣出期權,從而使得期權價格下降,直到超額收益不存在。

  誤區三,備兌開倉是一個壞策略,因為投資者不得不在盈利時賣出。投資者選擇了某一行權價,説明投資者願意在這個價位賣出股票,是一種鎖定收益的方式。與此同時,投資者必須意識到,備兌開倉不能防範股價下跌風險,當股價下跌時,備兌賣出認購期權所獲得的權利金不能提供足夠的保護。因此,當投資者準備實施該策略時,還應進行股票基本面分析,並加強對期權頭寸的管理。

  誤區四,備兌開倉讓投資者感覺無趣。有些投資者認為,備兌開倉跟買入並持有的投資者相比,不需要對持有倉位做太多的關注。實際上,備兌開倉過程中,選擇哪一個行權價的合約,存續期間如何合理管理已賣出的期權頭寸,期權到期後如何進行善後行動,是新開倉還是分散開不同的行權價的期權倉位等,都需要投資者的經驗和技巧。

  免責聲明:本欄目刊載的資訊僅為投資者教育之目的而發佈,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資訊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資訊做出決策。上海證券交易所力求本欄目刊載的資訊準確可靠,但對這些資訊的準確性或完整性不作保證,亦不對因使用該等資訊而引發或可能引發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更多內容敬請瀏覽上交所股票期權投教專區(http://edu.sse.com.cn/option)。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