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線三:通縮疑慮加大 新貨幣戰爭開啟
- 發佈時間:2014-12-01 00:30:58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如果説11月24日的OPEC會議引起了從交易到行業的血雨腥風,那麼“囚徒困境”可能是一種很好詮釋——這一博弈論的經典形態,反映了個體和團體利益的兩難抉擇。面對這一結果,誰是贏家,誰又是輸家?
“進口原油多的國家就是贏家,出口原油多的國家就是輸家。短期來看,油價暴跌影響的邏輯比較清晰。”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教授表示,美國、中國和日本等國家在油價下跌中獲益;而包括歐佩克在內的主産油國面臨較大損失。
不過,油價暴跌的顛覆性遠不止步於此,一場延展至貨幣領域的競賽已悄然拉開序幕。
“OPEC決議及原油暴跌是飛向2015年的第一隻黑天鵝。”MFI金融研究表示,原油價格暴跌,顯著地加劇了全球的通縮風險,貨幣政策對通脹的邊際效用進一步降低。
對原油主産國而言,油價暴跌對本國貨幣的打擊立竿見影。就在OPEC會議結束後的第二天,俄羅斯盧布暴跌,盧布兌美元匯率盤中下跌了3.5%。自6月中旬以來,俄羅斯盧布貶值超過30%。據俄財長透露,因為油價暴跌,俄羅斯每年損失900億至1000億美元。
此外,委內瑞拉也難逃衝擊。這個原油收入本應佔美元收入96%的國家,由於油價暴跌,外匯儲備已降至近十一年的最低值,削減預算迫在眉睫,國內資本市場動蕩也在所難免。
變革的苗頭已經出現,那就是“石油美元”的罕見逆流。法國巴黎銀行新近研究發現,油價走低正迫使産油國將其持有的“石油美元”撤出全球資本市場,這標誌著,“石油美元”在十八年來首次出現逆流,全球流動性將因此降低。
數據顯示,2014年産油國實際進口資本為76億美元,與2012年和2013年出口資本2480億美元和600億美元相比,“石油美元”逆轉形勢不言而喻,全球流動性以及隨之而來的信貸評級問題都可能浮出水面。
面對全球流動性重構,各國都難以置身事外,這在各央行的“躁動不安”中即可見端倪。日本是率先開始進行貨幣政策應對的國家之一。10月31日,日本央行意外決定進一步擴大超寬鬆貨幣政策規模至每年購買80萬億日元金融資産,“日本央行將持續實施QQE直到實現2%通脹目標。”
“油價下跌使日本央行提振通脹的難度進一步加強,可能不得不選擇進一步擴大寬鬆的政策。”三井住友資産管理公司經濟學家分析稱。
在歐洲,由於油價走低,歐元區也面臨較大的壓力。數據顯示,歐元區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增長0.3%,較10月的0.4%再度出現下滑。
瑞銀集團分析,歐元區CPI長時間處於低位,令市場認為通脹預期正在失去錨定,這將迫使歐洲央行採取行動。法國興業銀行表示,歐洲央行未來購買歐元區主權債券的可能性越來越高。
英鎊同樣不能倖免于下挫的命運。正如巴克萊資本所説,在11月通脹報告中,英國央行大幅下調通脹預期,這顯示其不急於收緊貨幣政策。相應的,該行的經濟學家已經推遲了升息時間預期,從此前的明年第一季度調至第三季度。
在我國,央行也開始“放水”。11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佈,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在中金公司看來,為了避免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對中國的衝擊影響,貨幣政策放鬆空間或將放大。
“如果油價短期內能企穩反彈,能源版圖可能依舊如故;但如果油價長期下跌,蝴蝶效應可能出乎意料。”一位能源研究學者指出,歷史正處在這個轉捩點,我們熟悉的規則和格局,可能都將重新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