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國際市場善用期權扶持三農

  • 發佈時間:2014-11-21 00:31:33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南華期貨 徐玥

  對於棉花、白糖期權有望取代ETF指數期權成為第一批上市的期權品種這一消息,業界普遍認為商品期權有利扶持三農是促使棉花期權率先上市的主要原因。縱觀國際市場,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都在期權産品的上市與相關項目的推動後解決了這一難題。期權項目的推進不僅降低了政府支出,提高了資本利用率,發揮了期權市場風險再分擔的功能,而且加快了大宗商品市場化的進程。

  美國農産品期權項目

  美國在期權上市初期進行了四次試點推動,包括1982年場內非農産品期權交易試點項目,1984年場內農産品期權交易試點項目,1993年場內政府補貼期權交易試點項目和1997年場外農産品貿易期權交易試點項目。

  從1993年糧食生産年度開始,選擇伊利諾斯州、衣阿華州、印第安納州、堪薩斯州、北達科他州、俄亥俄州和內布拉斯加州等7州中的21個縣的玉米、大豆和小麥生産者自行選購相當於保護價格水準的看跌期權,由政府代為支付購買期權合約的權利金和交易手續費。

  美國農業部鼓勵參加試驗各州的部分農場主進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堪薩斯城期貨交易所(KCBT)和明尼阿波利斯穀物交易所(MGE)的期權市場購買玉米、大豆和小麥看跌期權,以維持這些農産品的價格水準,從而替代政府的農業支援政策。參加試點的農場主可以選擇購買相當於目標價格水準的看跌期權,也可以選擇最低保護價(貸款率)水準的看跌期權。對於參與該試點項目的糧食,1993年,政府給予每蒲式耳15美分的參與補貼(每個期權合約750美元)、1994年和1995年,政府給予每蒲式耳5美分的參與補貼(每個期權合約250美元),用於補貼手續費或交易中發生的其他費用,以此鼓勵農場主進入期權市場。根據美國農業部統計,參與期權交易的農場主個數以及參與期權交易的糧食數量,1993年為956家,1709萬蒲式耳;1994年為1285家,2514萬蒲式耳;1996年達到1569家,2986萬蒲式耳,呈明顯上升態勢。三年的試點項目涉及糧食總量196萬噸(約40億斤)。1993至1995年,政府提供的期權權利金補貼為3300萬美元,參與補貼500萬美元,合計3800萬美元。

  通過幾次試點推動,美國農民在一定程度上穩定和增加了收入,提高在市場環境中的競爭和生存能力;同時政府也大大減少了保護價格收購農産品的儲備成本。

  墨西哥産品期權項目

  1994年,墨西哥政府設立棉花價格支援計劃,對棉花實施農産品期權項目,此後一年擴大到玉米、小麥、高粱、大豆。該計劃允許生産商使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和紐約棉花交易所的商品期權交易對衝農産品風險。Aserca(墨西哥農産品銷售支援和服務局)作為執行機構,充當生産商與和美國經紀人之間的仲介機構,並補助部分權利金。簡單情況下,Aserca支付50%的權利金成本;基金形式下,Aserca可提供更多補助,但農民必須把同樣數額的基金以及持有期權的所有利潤存入基金(FINCA)。總體來看,農民的典型成本是期權約定價格的5%至8%。

  加拿大期權試點項目

  1995年開始,加拿大農業和食品部開始開展活牛期權試驗計劃(COPP),以此替代傳統的農業收入支援計劃。COPP項目的期權實質上是根據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活牛期貨合約的加拿大美元價值設計的一種看跌期權,合約單位是美國活牛期貨合約的1/5,並在加拿大金融機構場外市場(OTC)進行零售,具體交割通過加拿大聯邦農場信用公司進行,生産者可以通過賣出看跌期權進行對衝,也可以持有期權頭寸直到合約到期,而嘉吉投資服務公司作為期權的實際賣方,該方案同時涵蓋價格風險和匯率風險。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