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期貨 > 期貨資訊 > 正文

字號:  

期權期貨交易不分家

  • 發佈時間:2014-11-19 00:43:43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程小勇  責任編輯:郭偉瑩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期權投教之後,不少投資者已經初步知道了期權的概念和基礎投資策略,甚至也明瞭了更專業的奇異期權投資策略,但是期權的功能遠非如此。

  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不少海外金融機構遭遇重創,監管機構對投行、對衝基金和大型商品交易商的投機活動監管力度加大。而在金融危機之前,海外金融市場非常繁榮,與之相伴的是過度投機行為屢屢出現。

  例如,2007年一季度,LME鋁價雖然總體漲幅不大,但是日間波動卻出現異常情況。原本LME鋁價波動在1%以內是很正常的,偶爾超過2%,但當時LME三個月鋁價經常出現3%以上的漲幅。從2007年2月份開始至4月份,漲幅超過3%的時間分別發生在2月13日(3.88%)、2月23日(3.44%)、4月3日(3.3%),而超過2%的天數也達到6天。

  從當時LME公佈的持倉情況看,LME三個月鋁合約在三個高價位上堆積了大量的看漲期權。統計下來,在2900美元/噸、3000美元/噸和3250美元/噸附近合計有大約130萬噸的看漲期權合約。看漲期權合約是指,該合約的買入者支付了一定期權費後,在價格漲至合約價位上方時,買入者有權利選擇執行該合約,從中獲利;但當期權宣告日,價格沒有漲至該價位時,買入者有權利不執行該合約,只損失期權費。

  當時LME三個月鋁的價位在2800多美元/噸,歷史最高價格為3180美元/噸,2007年1-4月,LME三個月鋁最高價為2935.5美元/噸。因此該巨量買入看漲期權的集中區間——3000美元/噸上方屬於一個歷史高位。這説明有機構在如此高位建立大量的頭寸,如果對期權敏感的投資這時候肯定會有所察覺,即沉寂了兩個月的LME鋁期貨“軟逼倉”似有捲土重來的勢頭。

  結合基本面,當時LME鋁庫存只有81萬噸,與130萬噸高位看漲期權相比,庫存幾乎不能滿足看漲期權持有者行權,這些持有看漲期權的機構似乎來者不善。

  同樣的事情也曾發生在2006年,當時LME鋁期貨合約出現了100多萬手的2800美元/噸以上的看漲期權。在2006年12月第一個週三(即期權宣告日)之前,LME鋁的價格就一路被逼上2800美元/噸,前一交易日衝破了半年新高2852美元,高價看漲期權全部被執行。當時,期權持倉量是現貨的3倍以上。

  LME金屬期權與期貨合約在交割日期上是相同的,交割日期同樣為交割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可交割日期從首月到63個月中每月一次,但是期權合約的行使日期是交割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三,這是與期貨合約的最大差別。此外,LME還對不同執行量的期權合約的執行區間作出了明細劃分,規定執行量在25美元至1975美元內的期權合約,執行區間規定為25美元;執行價格在2000美元至4950美元內的期權合約,執行區間規定為50美元;執行價格在5000美元之上,執行區間為100美元。

  對比之下,我們關注到2014年在LME銅上面似乎也有類似的天量持倉。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LME三個月銅上面有機構持有50%至80%的期貨合約,與此同時LME銅期權買權持有量從8月的6.2萬手升至9.9萬手。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期貨和期權市場是不分家的,期權在做好自身的風險管理和投資策略的同時,也可以給期貨投資提供指標參考和風險決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