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風險防範 創新發展仍有“底線”

  • 發佈時間:2014-09-18 00:31:3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創新往往與風險結伴而行。我國在鼓勵期貨經營機構創新發展的同時,也應注意防控創新業務帶來的風險,牢守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我們現有的風控系統與模型基本上是建立在通道服務基礎上的,即使有對産品風險控制的功能,也僅僅是比較簡單的控制模型。期貨公司創新産品開發推廣一旦進入常態,尤其是當多個産品疊加時,對現有系統將是巨大的考驗,因此要先行引導組織期貨公司建立與之相適應的風險控制體系。” 中國期貨業協會非會員理事張宜生指出。

  監管層領導在會上表示,要不斷加強期貨經營機構的合規與風控意識和能力,既是保障期貨市場規範平穩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期貨經營機構持續穩健經營的內在要求。

  “境內外期貨行業發展史上因違規或風控失敗而一朝倒閉的慘痛教訓很多,我們必須警鐘長鳴。創新發展與合規風控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只有將合規風控融入創新發展的全過程,才能保證創新的可持續性。”證監會副主席姜洋表示,期貨經營機構的産品和業務創新要與自身的風險管理能力相匹配,創新發展權利要與風險防範責任相掛鉤,要妥善把握創新發展與合規風控的平衡,進一步完善風險控制的主體責任,探索建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立重大違規風險事件問責機制。要建立有效的業務隔離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和內部控制機制,強化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誠信責任和首席風險官的作用。要加強資訊技術安全保障,強化程式化交易的合規風控管理。

  “未來的創新,希望能夠繼續貫徹期貨行業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方針,進一步做大做深期貨市場。在品種上,希望監管層在管理風險的前提下,更多讓交易所、協會來參與進來,簡化品種上市過程。”中糧集團有限公司總裁于旭波表示。

  對此,中金所董事長張慎峰表示,未來將加強監管協作,牢守風險底線,為期貨經營機構業務創新保駕護航。“期貨市場,特別是金融期貨市場的發展,是連接期貨市場與股票市場、貨幣市場、債券市場、外匯市場等金融市場的橋梁和紐帶。金融期貨市場的發展,將促進金融市場融合發展,為期貨仲介機構業務創新和産品創新帶來難得的機遇,同時,也客觀上要求加強各子市場的監管協作,做好風險防控工作。特別是期貨公司業務牌照放開之後,期貨經營機構跨行業經營成為必然趨勢,在風險防控方面,迫切需要健全和強化分業經營下的監管協作機制,形成集中統一、優勢互補、功能完善、資訊共用的監管體系,為市場創新發展提供協同高效的服務。”張慎峰説。

  未來創新轉型過程中,期貨公司還要處理好創新業務和經紀業務的關係。“很多企業希望通過創新來替代經紀業務。其實經紀業務,是創新業務的平臺和支撐。可以通過通道式服務進行客戶群和個性化需求的提煉和分類,這個對創新至關重要,因為創新當中往往優先賣給客戶群體,所以不能因為創新而忽略了發展傳統經紀業務,這兩個業務是互補性。” 張宜生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