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大盤分析 > 正文

字號:  

三因素驅動A股“牛”轉乾坤

  • 發佈時間:2014-09-03 00:31:08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恒

  從歷史上看,A股曾經歷過三波牛市及兩波結構性牛市。雖然牛市行情的驅動因素各不相同,但結合歐美、亞洲以及A股歷史上的牛市行情來看,無風險利率低位或下行、盈利預期改善、風險偏好抬升是牛市啟動的必要條件。而這三方面因素當前正在驅動著A股“牛”轉乾坤,行情的具體表現特徵則為成長牛在途、改革牛起步、週期牛沒譜。雖然A股後市很難出現簡單的經濟復蘇催生的快牛、急牛,但在利率回落,改革、轉型推進當中,可能從結構上演繹變化。

  A股歷史:三波牛市+兩波結構性牛市

  A股歷史上經歷過三波牛市和兩波結構性牛市,行情驅動因素各有不同。第一波牛市發生在1996年1月-2001年6月。上證綜指漲幅3.3倍。本輪牛市啟動和經濟週期、企業盈利相關性較弱,行情爆發主要依賴於另外兩個因素:一是貨幣政策放鬆,存貸款基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下調帶動無風險利率下行。另一方面則是政策不斷托市,以及證監會12道金牌對股市整風,抬升了市場的風險偏好。

  第二波牛市發生在2005年6月-2007年10月,上證綜指漲幅5.1倍,這輪牛市是由三個因素共同發力而成:首先,2005-2007年M2同比增速維持在16%以上,推動利率向下;其次,2005年經濟企穩後企業ROE從8.9%上升至16.5%,行情有基本面可依靠;最後,股權分置改革、匯率放開抬升了國內、國外資金的風險偏好,居民財富從儲蓄搬家到股市。

  第三波牛市則較為短暫,發生在2008年10月-2009年7月,上證綜指漲幅1.1倍,主要是貨幣井噴下的小牛行情,為應對次貸危機帶來的通縮風險,貨幣政策大幅放鬆推低了無風險利率水準。同時,在所有財政政策刺激下,企業ROE迅速反彈,資産偏好由債到股輪動。

  除了這三波牛市行情外,在2009年-2010年、2012年至今還有兩輪小票結構牛市,均呈現相似特徵:首先,央行貨幣政策緊平衡下利率均上行;其次,GDP緩步向下,波幅明顯收窄,但企業盈利分化,2009-2010年,代表消費的醫藥、白酒等表現優異,2012年下半年,電子、傳媒、環保等新興龍頭崛起;最後,政策主導背景下,技術週期推動了市場風險偏好的轉變。

  A股展望:三方面驅動牛市路徑演繹

  回顧歐美、亞洲及A股歷史上的牛市行情,存在三點規律:第一,無風險利率低位或下行是牛市啟動的先決條件。第二,盈利改善為牛市提供支撐。但需要注意的是,盈利改善並不一定需要經濟增長回升的經濟復蘇,改革、轉型也可以推動盈利改善,如美國1982-2000年牛市、德國1993-2000年、英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牛市、日本1967-1989年牛市、台灣1990-1997年牛市。第三,風險偏好抬升有可能成為關鍵性因素,其中香港1984-1997年牛市、A股1996-2001年牛市最為典型。

  展望後市,從股價驅動的三個方面來看牛市可能的演繹路徑:首先,無風險利率下降的概率大,經濟增速下滑降低資金需求,理財和信託規模增長代表存款利率已部分市場化。其次,盈利改善更可能依靠改革轉型而非經濟復蘇,但需確認經濟可軟著陸及改革順利推進。最後,風險偏好方面,跟蹤資本市場制度建設會帶動增量資金進入。其中,滬港通即將開通具有良好的示範效應,未來有望通過放開外資對A股的投資限制、養老金入市等加快資本市場開放步伐。

  而牛市行情可能的表現特徵則為成長牛在途、改革牛起步、週期牛沒譜。未來A股很難出現簡單的經濟復蘇催生快牛、急牛,但在利率回落,改革、轉型推進中,可能從結構上演繹變化。首先,2012年的成長龍頭,2013年的創業板已經展現了成長股的魅力,經濟轉型繼續助力成長牛。其次,國企改革可能推動相關公司基本面漸變,政策推進下有望由點到面逐步擴散。反映到股市上,中國石化今年來漲幅已經超過25%就是個信號。最後,經濟復蘇暫難表現,除非業務轉型,否則傳統週期股很難持續走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