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30日 星期一

倪萍:文化走出去不只是舞獅子

  2012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倪萍在接受對話時建議一些慈善單位給農民工包場看電影,並坦言如果自己有錢,就會包場請農民工看陳佩斯的喜劇。談到中國文化“走出去”,倪萍表示文化走出去不只是舞獅子,“我們有時候也小看自己了,以為外國人對我們感興趣只是皮影、舞獅子、耍龍,其實遠遠不是”。

  以下為對話實錄:

  如果有錢 包場請農民工看陳佩斯喜劇

  問:你怎麼看待農民工的文化生活?

  倪萍:我演過一個農民工電影,叫《泥鰍也是魚》,又做過十幾期的農民工節目。演《泥鰍也是魚》的時候,我差不多兩個多月沒洗澡。我演農民工進城的不容易,帶著兩個孩子,作為一個母親還得打工。我的演技不一定能完全達到,但是我可以不洗澡。所謂不洗澡是沒有條件洗,有水給孩子洗,有空就喂孩子了。其實當你真正不洗澡開始撓的時候,你對這個社會是麻木的。麻木是因為被人關心的少,如果每一天都有人問你寒問你暖,你不會這樣。我去了很多他們(農民工)的駐地,有的民工就住在地下,就是過去挖的防空洞。不用説防災防火,基本生活(都很困難),你心裏會很沉重。因為都是人,你回到家裏可以洗澡,可以吃飯,可以很安全,而農民工兄弟沒有,這大概是前五年(的情況)了吧。現在他們的生活,説實在的是有些改善,那個時候還在討薪,現在不用了,我覺得現在基本沒有人敢明目張膽地不給農民工付錢。

  但是要從文化娛樂方面,説給農民工安排一些文化生活,其實還是有很大距離,或者説很欠缺。因為中國農民工太多了,至少是營業性的文化場所,對他們是不可能的,因為需要錢。我覺得政府應該做這方面的投入,比如廣場文化、廣場文藝、露天電影,一些文化站,一些健身(場所),都應該對民工實行一定意義上的開放。

  問:有時我們推薦的一些精品藝術,比如《金陵十三釵》,可能農民工觀眾並不喜歡,他們更喜歡槍戰之類的,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倪萍:我覺得可以多種多樣,不能絕對的説農民工就不喜歡藝術電影,只喜歡槍戰。有的農民工毛筆字寫的非常好,你説“他是農民工,怎麼能寫那麼好”,不能這麼説。給他們提供電影是一種形式,提供戲劇也是一種形式。

  我覺得一些慈善單位可以做一些,比如給農民工包場,去看陳佩斯的喜劇,包個十場。我要是有錢的企業,就給他們包場,看佩斯的喜劇,不要錢,或者佩斯請他們看。你只要有了這種心願,做什麼都可以,主要是我們對農民工,要從內心深處覺得平等,人在精神上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不是説我有錢,我就高,我有名我就比你高,不是的。人是平等的,你要是放平態度,農民工也不見得一定要你給碗肉吃,才覺得日子好過。

  問:你這幾年特別關注社會底層人群,現在物價越來越高,你對物價上漲有什麼看法?

  倪萍:這次溫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把民生放在首位,就連中央都意識到物價這麼高,可普通人的錢漲的這麼慢,跟不上物價上漲,大家心裏都著急。這一定是要想辦法解決的。

  記者:你有沒有關注過流浪兒童的問題?

  倪萍:我們早在幾年前就做過一個選題,一個男孩專門做了一個網站,收留那些流浪孩子。流浪兒童真的是全社會都應該管,因為這些孩子在成長。

  文化走出去不只是舞獅子

  問:作為文藝界的代表,你怎麼看文化走出去?

  倪萍:意向是好的,但走出去,我覺得要看路怎麼走,走出去什麼,什麼是走出去,我們走出去到底要讓外國人看到什麼。我覺得國外對中國的了解太少了,正好跟我們相反,我們是100個人95個知道美國奧巴馬總統,但是我們的國家主席是誰,很多美國人説不上來。當然這並不標誌知名度的懸殊,而在於我們對中國文化宣傳不夠,他們對我們的重視不夠。

  問:你在文化走出去方面有沒有做一些探索?

  倪萍:十幾年來我跟著我們臺(中央電視臺)去過很多國家慰問,但是大多數慰問的還是華人。美國人也好,歐洲人也好,那時候對中國文化不像現在這麼有興趣。我覺得現在人們對中國的關注,首先從文化入手。比如説美國人知道中國,很多是從姚明開始的,很多從李小龍開始的,這其實就是文化底蘊的進入。

  像我們出去面對的大部分還是華人,這樣遠遠不夠。文化部今年在文化交流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春節前楊瀾、郎朗、我,去了三個國家,跟外國一起過中國年,發現他們對中國文化特別有興趣。只是走出去要花很多錢,包括宣傳也需要花很多錢。國家(先前)在這方面投入的一方面不是特別大,另一方面就是(以前的外國人)不像現在這麼重視,所謂重視就是外國人對中國感興趣,學中文的特別多,對中國文化也有興趣。

  過去的走出去經常是一些比較表面的,比如説舞獅子,於是外國人以為我們滿大街的文化就是舞獅子。實際上我們的音樂會場場滿,特別是國外來的經典樂團,好的藝術在世界上是共通的。我覺得我們有時候也小看自己了,以為外國人對我們感興趣只是皮影、舞獅子、耍龍,其實遠遠不是。

  問:你對美國藝術有何看法?

  倪萍:與美國電影相比,我們的電影走向世界還是很困難,可能還有一定的路要走,因為寫劇本的角度不同。也許我們應該按照《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角度去寫,在中國有觀眾,美國大片在中國也有觀眾,他掌握了我們的特點,或者説是找到了世界共有的東西,也就是藝術共有的東西,寫人性。我們可能還沒有完全找到,因此中國電影走到真正意義的商業市場,還有一定距離。文化商業市場非常重要,僅僅説藝術,恐怕還不行。未來可能很光明,但這條路可能要走比較長。

  問:馮小剛和張藝謀的電影在紐約都曾上映,中國電影在努力結合一些西方元素,你對這一現象怎麼看?

  倪萍:他們通過自身努力向國際靠攏,我覺得願望特別好。實際上,他們也順應了一個大的時代背景,二十年前我就去過美國,那個時候他們確確實實對中國不像今天這麼有興趣。實際上還不單是對中國,整個世界人和人的距離越來越近。過去説去趟美國,天哪,這是多大的事,現在則是今天去,明天回,常有的事。所以,距離縮小,文化一定是走在前面。

  至於説我們的電影,不像美國電影這麼快的好像成為世界流通的貨幣一樣,為什麼?美國電影走了多少年,美國主要收入是電影,它是一種工業。中國電影這幾年飛速發展,但是離電影院滿滿,人人看電影,還有一段差距。我們與世界的距離其實也在慢慢拉近,不應該特別著急,不能説中國電影在美國票房好就是好電影,從自身向前發展,任何事情都不是説要有大躍進的速度才能進行下來。有時藝術得有一定的路,必須走的路。

  中國電影“走出去”遇到困難與審查制度沒有關係

  問:你看過《金陵十三釵》嗎?

  倪萍:看了。

  問:能談一下感覺嗎?

  倪萍:不好評論電影。電影和藝術永遠是深者看深,淺者看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認為這部電影很好,我不一定會覺得好。藝術不像劉翔比賽,跑出十二秒八八,就是十二秒八八,電影不是這樣的。

  問: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是伊朗電影《一次別離》,你是否有興趣評論一下這部電影?

  倪萍:這部電影我看了,我覺得不能説哪部影片獲奧斯卡獎,它就是最好的。(《一次別離》)與《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相比,我更喜歡後者。你要對伊朗當前的狀態,和這個國家的文化都有了解,才能去解釋這部電影。

  問:中國電影現在“走出去”有一些小尷尬,是不是因為國內審查制度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

  倪萍:這與審查制度沒有關係。

  本文專供鳳凰網使用,第三方未經同意,不得使用。

  • 來源:中國網
  • 編輯:陳晶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