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體系作為由商品市場及要素市場構成的有機整體,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有效運轉的重要基礎。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全方位、系統性、根本性的偉大轉變。在中國經濟水準不斷攀升的同時,中國市場發展也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封閉到開放的一系列重要轉變,現代市場體系初步確立,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已具備堅實的基礎。
為獻禮改革開放40週年,系統回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市場體系建設歷程、總結多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寶貴經驗、並探討在新時代建設現代化市場體系面臨的機遇和主要任務的著作——《改革開放40年:中國市場體系建立、發展與展望》由中國發展出版社正式出版。12月15日,該書組織編寫方——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和中國發展出版社共同舉辦專著首發式暨高層研討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馬建堂指出,在40年的改革開放進程中,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始終是經濟體制改革面臨的核心問題,是確保資源有效配置進而促進社會進步的體制基礎。改革開放的40年,是我黨對政府與市場關係認識不斷深化的40年,是理論創新指引市場經濟體制建立與實現跨越發展的40年。展望未來,要在深刻總結改革開放40年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培育多元化市場主體,進一步加大市場體系改革和建設力度,進一步簡政放權,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創造更好條件,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
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市場經濟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敬璉在書面致辭中談到現代市場體系具有五個核心特點:必須是統一的市場,必須對所有市場主體開放,必須具有很強的競爭性,市場競爭和監管必須建立在法治基礎之上,必須是包括産品、服務和要素在內的完整市場體系。但我國目前的市場體系發展水準與中央要求還有不小的距離,必須沿著市場化、法制化、民主化的方向,從政治、經濟、法治等多方面著眼,圍繞保護産權、厲行法治、改善監管、加強公平競爭、消費者保護等重點問題推進改革,儘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會上,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原所長張卓元,著名商業經濟專家、商務部原部長助理、黨組成員黃海,著名市場專家、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專家委員會理事長、原國家糧食儲備局局長高鐵生等專家學者對我國改革開放40年市場體系建設歷史進行了回顧與總結。專家們認為,40年來中國市場體系的建立和發展,展現了明顯的階段性、漸近性特徵,取得了市場水準提升、市場供給增加、市場化程度提高、市場結構升級、區域市場一體化加快、對外開放水準提高、資訊化水準全面提升、市場發展環境日趨向好、市場監管日益規範化和法制化等9方面成就,積累了不斷解放思想、始終保持循序漸進、平衡改革和發展、堅持以開放促改革等諸多寶貴經驗。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副司長王任飛、商務部政研室副主任孫中和對新時代我國建設現代市場體系的前景和改革方向進行展望時認為,下一階段市場體系的建設必須按照黨的十九大精神和部署,以建立現代市場體系為目標,以完善産權制度和讓市場機制發揮決定性作用為主要任務,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特別是要素市場改革,不斷推動我國從市場大國向市場強國邁進。
據專著編寫組組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介紹,《改革開放40年:中國市場體系建立、發展與展望》一書共包括1個總報告和15個專題報告,涵蓋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涉及批發市場、消費品市場、期貨市場、電子商務市場、勞動力市場、金融市場、産權市場、技術市場、土地市場、房地産市場、價格機制、競爭機制、信用體系、專業服務體系和法律體系等專題,力圖真實、客觀地記錄我國市場體系發展的足跡,系統總結40年來市場體系的發展歷程和取得的成就,認真分析存在的問題,並面向新時代對現代市場體系建設的前景進行分析和展望,系統思考市場體系高品質發展的目標和路徑。
(責任編輯:李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