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山東省諸城市相州鎮曹家泊206國道兩側每到糧食收穫的季節,就顯得格外忙碌,拖拉機聲、卡車聲相互摻雜,金黃的小麥和玉米映襯著人們滿臉的喜悅。那是糧食購銷戶在幫助農戶銷售糧食,一車一車的糧食是農民辛苦一年的血汗,也是糧食購銷戶長年累月的積蓄。
糧食購銷戶沒有高樓大廈,沒有豪車名飾,他們將所有的積蓄湊在一起,只為多解決些銷售問題。“沒有房子,就這一堆糧食,一輛車,銀行不敢貸款給我。”幹了20多年糧食購銷的老鄭説。抵押物缺失和擔保措施的難保障是制約農村金融的一道難關。怎樣將難關變為堡壘,郵儲銀行山東濰坊市分行利用村“兩委”成員和五老代表進行信用戶的監督評價,建立信用村信用評價體系,不僅可以有效地解決信用村無擔保措施而無法融資的問題,還可以幫助銀行有效防範和化解風險。建成信用村後,糧食購銷戶不僅可以憑藉信用村信用,單戶最多可融資100萬元,而且在貸款流程、降低貸款利率等方面都可享受便捷。目前,他們已經在特色優勢産業集中、信用環境良好的行政村建設了200多個信用村,貸款餘額超過100萬元的信用村數量達到88個,信用村貸款餘額超5億元。
齊曉軍
(責任編輯:易薇)